来源 | 产业科技

农业+网红概念,成为当下资本的热门标的。


(资料图)

10月12日,十月稻田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开盘当日最高涨幅达29.8%,以18.84港元收盘,涨幅22.66%,市值201.24亿港元。

据悉,在本次IPO中,十月稻田在香港公开发售股份获约1.31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约1.26倍超额认购。按发行价计算,十月稻田通过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约7.16亿港元。

目前,十月稻田主要提供三类产品,分别是大米产品;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干货及其他产品,旗下共有“十月稻田”、“柴火大院”、“福享人家”三大品牌,分别满足大众、高端和平价需求。

这个发源于黑土地、带着网红光环的厨房主食食品品牌,终于在十月新米季,成功摆上了资本的餐桌。

十月稻田快速发迹的背后,是紧跟消费趋势、打造农业品牌化、运营精细化的经营策略作为支撑,而靠网红消费概念起势之后,紧跟着要面对的便是过于依赖线上店铺、营销费用高企,以及线上线下渠道铺陈失调的隐忧。

乡土的产品,前卫的网红

2005年,来自辽宁沈阳一个从事粮食加工家庭的75后的王兵,和妻子赵文君,创立了沈阳信昌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按部就班地经营着传统农产品批发贸易。

随后,王兵一步步将业务重心从东北转至北京,成立了“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品牌。凭借极强互联网嗅觉,和对新消费趋势变化的敏感,王兵先于行业同行,在电商兴起之初,便押注线上渠道。

自2010年入驻京东后,十月稻田在2011年和2013年,分别再与京东和天猫展开合作,又与当当、天猫超市、苏宁易购、拼多多等平台签约,快速布局40余个大型电商平台,并于2015年和2016年,与每日优鲜,和刚诞生的盒马鲜生签订采购合同。

经过精细化运营,十月稻田已获得电商平台的广泛认可,名列年度京东超市食品饮料年度排行榜畅销品质榜十强,并在与天猫合作期间获得天猫杰出合作伙伴奖。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拥有53家自营店铺。

十月稻田积极拥抱小红书、抖音等新渠道。通过KOL或KOC推广公司的产品、折扣价、折扣方法及其他详情。截至2023年一季度,公司与多个平台超过4000名KOL及KOC合作,且其中超过500名拥有超过百万粉丝人数。同时,公司的自营网店及媒体账户拥有2800万粉丝。

王兵根据80、90后线上消费主力群体的家庭饮食特点,细分化产品线,并以多种不同形式展开营销活动高效触达。

如根据独居年轻人“一人食”的生活方式,推出份量小、质量高的预包装优质大米。并根据健康膳食的新消费趋势,推出保留了原料的种皮及胚芽部分、搭配均衡的三色糙米,迅速成为京东平台销售收入第一名,在2022年综合电商平台的中国糙米类混合杂粮细分类别中排名榜首。

还通过公司品牌日、在微博及小红书上推出线上活动、在四大核心城市地点和电梯投放广告等方式,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造品牌整合营销活动,在推广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传递“再忙也要好好吃饭”的生活理念,加强与消费者的紧密联系,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价值。

而与明星艺人和各类流行IP的积极联动,让十月稻田打造了一系列爆款产品。2021年,十月稻田曾推出《乡村爱情》联名款大米,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引发热议;2022年,签约世界滑雪冠军徐梦桃,成为公司首位品牌代言人。

2022年春节期间,公司开展了以“陪你过年回家”为主题的直播活动,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并通过人民网《透明工场》、央视网《超级工厂》节目,以直播的形式全景展现十月稻田五常生产基地的日常生产,展示十月稻田丰收季活动。其中,央视网直播活动同期在线观看人数突破300万。

通过产品品牌化、运营精细化的经营策略,十月稻田的销售业绩实现突飞猛进地增长,连续四年东北大米全国销量领先,拥有8款收入超过人民币100百万元的SKU。王兵称:“第一年是300%的增长,后面基本每年销售额都保持150%的增速。”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十月稻田的营收分别为23.27亿元、35.98亿元和45.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6%;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2.59亿元和3.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3%,净利率最高达到8%。

2022年,十月稻田在中国大米、杂粮、豆类及籽类的杂货零售渠道中收入排名第四,按在线渠道销售收入计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0.7%。并于历届618和双十一大促的相关榜单上,十月稻田都榜上有名,成为粮油品类中当之无愧的网红品牌。

捷径走完,增长隐忧显现

聚焦线上渠道的战略方向,让十月稻田成为2022年中国预包装优质大米市场收入最高的公司的同时,也为公司埋下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一方面,强势的营销力度,以及营收过于依赖线上渠道,令十月稻田在流量渠道上投入了过高的营销费用,盈利能力受到削弱。

2020年至2022年,十月稻田用于平台营销和推广活动的开支高达0.92亿元、1.24亿元和1.32亿元。2022年,公司在销售及经销方面的总开支高达3.15亿元,销售人员支出达到了1.43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6倍。而公司广告及展览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也从2020年的1.9%,增加到2022年的2.9%。

同期,电商平台收入分别为15.86亿元、21.91亿元和26.57亿元,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68.1%、60.9%和58.6%,其后是线上自营店渠道。招股书显示,来自线上渠道的收入占十月稻田总营收比例达七成以上。

然而,由于市场饱和、竞争加剧,以及平台服务费上升等因素,近两年间线上渠道的增速放缓明显,从2020年的46.8%下降到2022年的15.7%。十月稻田的营收增速,将整体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十月稻田虽然已经加紧线下渠道铺陈,但起步较晚,令公司在拓展新增长方面陷于被动局面。

截至今年一季度,十月稻田分别与4个社区团购平台合作,以利用其广泛的消费者影响力及仓储物流服务能力。同时,公司与现代商超渠道和经销商达成合作,其中现代商超营收占比15.4%,直接客户占比10%,经销网络占比5.3%。

但相对于线上销售网来说,十月稻田的线下销售渠道对公司营收的整体影响仍较弱。截至2022年底,十月稻田共有602家经销商,而同期金龙鱼的经销商数量是7768家,实力相差悬殊。

在意识到自身渠道失衡的弊病之后,十月稻田不得已以下调产品价格,压缩利润空间的方式,刺激各销售渠道消费,提高渗透率。

2020年至2022年,十月稻田大米产品销量从25.6万吨上涨至59.43万吨,但平均售价却从2020年每千克7.3元,于2021年下调至每千克6.1元。

该举动直接导致了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波动。2020年和2021年,十月稻田的毛利率分别为17.4%、14.9%,其中大米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5.3%、14.1%;净利率调整后为9.49%、7.19%。而非主营品类的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9.3%、21.8%,反而高于主营的大米品类。

同时,主动放弃了占据大米市场80%份额的散装大米市场,选择主营预包装优质大米赛道,也让十月稻田损失了巨大的发力空间。

而在竞争格局方面,由于农业产品加工程度低、产品同质化较高、品牌散乱,十月稻田也面临着同类新兴品牌蚕食,和巨头老品牌挤压的腹背受敌局面。

虽然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十月稻田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9.6%,在中国前五大厨房主食食品公司中最高,但其市场份额仅为0.2%。

在十月稻田走红之后,预包装优质大米赛道涌入一大批如邹有才、饭大师、五谷宣言、隆平农场等同质品牌;同时,如金龙鱼、福临门等原本就占据线下主流市场的老牌巨头品牌,也纷纷布局线上渠道,两者形成合围之势,对十月稻田的市场空间进行挤压。

即便此时十月稻田回头重拾已放弃的散装大米市场,又有如中粮集团、丰益国际这样的行业巨头横亘在前,能谋求的生存空间也并不乐观。

以网红概念出圈,走出黑土地,走上资本餐桌,捷径走完之后,十月稻田要面对的便是增长可持续难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