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新经纬9月28日电 (王玉玲)在27日举行的2023中国汽车出海(天津)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出海必然遇到竞争对手、知识产权、关税、市场准入、法律纠纷方面更多更为复杂的挑战。

王侠表示,首先就是国际车企的挑战。有研究报告指出,与国际巨头相比,中国车企的出海还处于“婴儿期”,在营销体系、品牌力、售后体系等方面,国际车企有数十年积累起来的优势,中国车企短期内难以赶超。与此同时,国际车企的新能源转型也在加速。其次是国外不同的市场环境及消费习惯方面的挑战。比如,欧洲市场注重管控用户信息数据的跨境流通,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将面临严苛的网络安全合规监管要求等。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汽车企业如何应对出海风险与挑战?

岚图汽车海外业务总监高源将汽车行业面临的风险种类分为产品、数据、财务、法务等风险。从应对措施来看,高源表示,第一,岚图组织了多个工作小组,有的小组专门研究欧盟法规与标准,有的小组负责其他市场的法规研究,并且每个国家都组建了专家团队。第二,组织行业进行定期沟通;第三,需要真正地“走出去”,要在目标国家跟当地认证机构、市场用户去做深度交流和沟通,来确保车辆在市场区域能够成功(商业化)。

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场中心副主任朱红岩表示,中国汽车出海检测认证中的风险还是比较多。对于车企而言,需要首先明确产品定位,明确自己的产品销售区域与对象。产品定位一定要考虑到时间节点,现在国外的标准更新得比较快。此外,还要重视一次性抽检工作,产品卖出去不代表服务的完成。

8月17日,新的《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下称《欧盟电池法》)正式生效。对此海通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在新电池法案的推动下,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将深刻影响电池产业链的各个生命周期环节。动力电池产业将迎来生产技术变革,中国电池企业正在积极迈向低碳转型,并致力于提高产业透明度。短期内,这一变革或带来成本上升以及竞争门槛提高等一系列挑战。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杭州艾科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介绍称,所谓《欧盟电池法》,实际是把过去十几个不同的指令规则集合在一部法规中,相比于过去单项法规而言,应对难度较大。对于汽车造车行业、动力电池及储能行业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汽车企业该如何应对?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陈明表示,汽车企业作为电池的使用者,是最直接的被监督对象。由此,第一,应当提早深度学习《欧盟电池法》具体规则,进行法规培训,了解具体的细节执行标准;第二,了解《欧盟电池法》执行时间图,来制定合规计划,因为《欧盟电池法》不是一下全部实施,而是从2024年2月开始,分批实施,要抓住时间节点,与电池企业配合来做整体合规;第三,《欧盟电池法》不只涉及电池制造商也车企,还会涉及电池原材料企业,作为车企,要把合规信息向上游供应商进行传递。(中新经纬APP)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