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于直径≤2 厘米表现为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肺癌, 亚肺叶切除术特别是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切除肿瘤组织的前提下充分保留正常肺组织,可获得与肺叶切除相当的肿瘤学疗效,且对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更高,因此逐渐成为肺小结节的主流手术方式。
然而,在肺段层面的解剖方面,因个体差异较大,每例患者肺段血管和支气管的走向不尽相同。因此,仅根据传统的解剖学知识来进行术中解剖是不够的,往往容易误断。段间平面的良好显露是段间平面精准切除的基础,准确地显示段间平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荧光腔镜技术的出现,让这一关键问题迎刃而解。
近期,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首次应用荧光腔镜技术成功为一名早期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操作顺利,术后疗效满意。
患者王阿姨(化名)在外院诊断“早期肺癌”,就诊多家医院后,专家几乎都建议她选择手术治疗,然而传统的部分肺叶切除手术方式在保护健康肺组织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让王阿姨产生了诸多顾虑。后来,她来到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胸外科就诊。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景岚接诊后,详细询问了王阿姨的病史,仔细阅览了影像资料,在确认了“早期肺癌”诊断后,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赢得了王阿姨的信任,很快为她办理了住院手续准备手术。经过术前讨论,赵景岚及其团队认为王阿姨符合亚肺叶切除术的指征,如期为其实施了亚肺叶切除术。术中,通过荧光腔镜技术,只用了短短几秒钟就让病变靶段精准显影,实现了对肿瘤组织的精确定位,有效减少了对健康组织的损伤,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在赵景岚团队的精心治疗下,王阿姨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赵景岚介绍,以往开展亚肺叶切除术采用的是“膨胀-萎陷法”,这个传统方法利用靶段充气和保留段放气的方法来确定段间平面,等待时间较长,且此方法对患有慢阻肺、肺气肿、肺结核等疾病以及肺功能低下的患者常无法精准定位段间平面,往往增加手术及麻醉时间。而荧光染色法可以快速显现段间平面,弥补这一不足。在荧光胸腔镜下之所以可以通过荧光显影的方式显现段间平面,是根据吲哚菁绿荧(ICG)在靶段及剩余肺组织灌注量的不同来实现的。与改良膨胀萎陷法相比,ICG荧光染色法可以不受患者胸腔黏连、肺气肿、肺功能不佳等因素影响,同时ICG 进入肺组织是过血液循环路径,可以更快到达全部肺组织,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术中麻醉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而ICG不参与体内化学反应,无辐射,无毒副作用,且排泄快,对病人非常安全,也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菁染料药,在临床上被多科室广泛应用。
(责任编辑: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