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进入十二月,全国防疫打开了新局面。
(相关资料图)
多地取消全员核酸,停止查验核酸,缩小封控区域,恢复日常生活。
但是,中小学必须把防疫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保障教学秩序,保护孩子健康。
恳请家长理解和支持,我们坚持——
最大的确定性应该给孩子;
最小的风险应该给孩子;
最优的防护应该给孩子。
为此,国家卫建委提出“新十条”:精准防疫,完善中小学的防疫工作。
12月8日,教育部也发布了最新通知,明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校园的防控措施。
请家长仔细阅读这份《2022年中小学生防疫安全通知书》,严格落实,转发出去,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01个人篇:预防新冠要坚持
1.出门记得戴口罩
戴好口罩,紧贴鼻梁,可挡住九成病毒。
不要乱摸,不要久戴,随身多携带几个。
2.室内记得多通风
学校课室,尽量开窗,怕冷记得多穿衣。
办公场所,尽量开窗,每次保持半小时。
3.社交记得守距离
与人交流,一米距离,避免面对面接触。
排队等候,一米距离,不去人多的地方。
4.平时记得多洗手
碰过口罩,去过医院,消毒双手要彻底。
吃东西前,如厕过后,及时洗手不偷懒。
5.周末记得少聚集
减少聚餐,减少聚会,宅家休息更安心。
风险地区,定要远离,尽可能留在当地。
02校园篇:上下学时要防护
1.返校记得不扎堆
孩子上学,尽量步行,远离人群密集处。
家长接送,错峰出行,避免在校门聚集。
2.上课记得戴口罩
学生要戴,老师要戴,双向防护才安全。
户外活动,可以不戴,同学之间有距离。
3.课间记得不打闹
不要串班,不要打闹,在课室适当放松。
有序排队,有序跑操,在操场适当活动。
4.吃饭记得隔位坐
错峰用餐,安静排队,领餐后隔位就座。
餐前餐后,不要逗留,戴好口罩并洗手。
5.不适记得要报告
马上报告,隔离观察,同时要联系家长。
不要恐慌,不要隐瞒,配合就医除疾病。
03复课篇:身心健康要加强
1.课间记得要远眺
课间休息,眺望远方,眼保健操不能忘。
保护眼睛,保护视力,电子产品要少玩。
2.作息记得要规律
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保证良好的精神。
制定计划,树立目标,为期末做好冲刺。
3.锻炼记得要坚持
走到户外,加强锻炼,让孩子更加强壮。
回到家中,加强劳动,让孩子更加自立。
4.压力记得要倾诉
抓紧复习,专注学习,转移焦点不乱想。
听听音乐,做做运动,多找父母聊聊天。
5.亲子记得多陪伴
照顾孩子,安抚孩子,帮助孩子安心神。
多些鼓励,多些认可,帮助孩子找自信。
04家庭篇:日常清洁要做好
1.回家记得先消毒
外套裤子,随身物品,仔细消毒并通风。
快递包装,脏污口罩,妥善丢弃不进家。
2.家居记得常清洁
开窗通风,打扫房间,杜绝气溶胶传播。
窗门把手,马桶坐垫,用酒精喷洒消毒。
3.饮食记得讲卫生
洗净食材,煮熟食材,不吃生食或野味。
公筷分餐,减少交流,餐具杯具勤消毒。
4.物品记得分开用
毛巾床单,牙刷水杯,家人之间不混用。
勤洗衣物,晾晒衣被,避免细菌带上床。
5.药品记得多储备
抗病毒药,布洛芬类,相应药品可储备。
口罩手套,洗手凝胶,防疫物资要多备。
05外出篇:社交距离要保持
1.乘车记得做防护
候车有序,上车有距,全程不能摘口罩。
不吃东西,不喝饮料,下车之后先洗手。
2.购物记得少接触
购买早餐,购买食品,优先选独立包装。
不要扎堆,不要久留,优先用自助支付。
3.补课记得多开窗
单人单桌,开窗通风,课室要经常打扫。
戴好口罩,减少聚集,同学要保持距离。
4.出行记得要错峰
错峰上学,错峰上班,应避开人流高峰。
参观景点,提前预约,应避开人流密集。
5.堂食记得不攀谈
关注卫生,关注人数,选择通风的餐馆。
讲究卫生,缩短时间,公筷分餐少交谈。
06盲区篇:这些地方要警惕
1.公厕记得戴口罩
公厕人多,病毒残留,口罩千万不能摘。
使用坐厕,盖盖冲水,避免使病毒扩散。
2.就医记得少逗留
错峰候诊,减少等候,只做必要的检查。
保持距离,减少接触,取药后马上离开。
3.电梯记得不乱摸
在电梯内,戴好口罩,不要摸公共物品。
坐出租车,戴好口罩,减少与司机交谈。
4.手机记得要消毒
手机钥匙,车卡门卡,随身带好少把玩。
使用棉签,蘸取酒精,每日都进行消毒。
5.群聊记得不乱传
网络时代,谣言遍地,不实信息不传播。
关注官方,相信政府,主动传递正能量。
写在最后:
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新冠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给我们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学校作为新冠的“放大器”,作为防控的“决胜局”,更是不可有一丝松懈。
请家长们、孩子们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配合学校做好以下防疫工作。
一、积极配合主动上报
二、加强日常健康管理
三、非必要不外出聚集
四、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五、坚持做好个人防护
六、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七、主动接种新冠疫苗
新冠防控,人人有责。
科学防疫,从此刻开始。
让我们共同努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来源:教师E家 编辑:孙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