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云上咸安报道古树名木是极其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不仅能够彰显咸安区的文化内涵,也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为实现古树保护实施方案的有序推进,11月8日,咸安区林业局负责人率队来到官埠桥镇就古树、名木修复保护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据林业部门介绍,经前期摸排调查,官埠桥镇亟待系统修复的古树名木共有10株,目前正在修复的河背村16组和泉湖村6组的二棵枫香树分别为二级和三级古树,因古树周围各种障碍物竞争生长,树体被藤蔓植物附着汲取营养,白蚁啃食等多种原因导致树体空洞,整体长势衰弱。施工现场,施工人员采用立地清障、树体清理、防虫防腐处理、洞壁防腐固化、受损部位修复等措施恢复古树生长势。林业局负责人在现场不断叮嘱,古树修复要因地制宜,严格按照“一树一策”保护方案进行施工,采取科学合理的复壮技术和保护措施,使修复后的古树重新焕发生机;同时,要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古树修复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据悉,咸安区现有古树名木2760株,其中一级38株、二级有225株、三级的有2497株,树龄最大的1510年。今年六至七月份已经对一级亟待拯救古树名木进行系统修复,此次正式启动174株二、三级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工作,预计在今年年底可对辖区内所有保护古树名木完成首次修复工作。
“古树是我们大自然的一个百科全书,它对我们地方历史的展示和文明故事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那么我们把古树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综合性的保护就有利于对我们对历史故事的传承,让我们的后代子孙将来通过古树见证我们前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怎么样来进行生态文明保护、发展和传承的。”咸安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光表示。
(咸宁台记者:夏晖 通讯员:李文忠 编辑:刘正杰 责编:余娅敏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