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准确筛查和评估疾病的性质,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放射科实现了从经验诊断到智能诊断的转变,医生通过参考智能软件的诊断结果,提升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率。这意味着,医生联手“人工智能”,让更多的患者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

“放射科从2022年5月开始将人工智能分析软件用于影像诊断,起初只是试用,后来发现的确能够提高检出率及准确率、减少漏诊率,尤其是对非常微小的肺结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基于此,医院将该软件常规应用于肺结节筛查及鉴别诊断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执行主任刘振河说。

近年来,随着医院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市民的认可度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加之市民的体检意识增强,前来医院做CT检查的患者逐渐增多,为了以防有遗漏和误诊,必须重复多遍审查细节,这对医生的眼力、体力和耐力都是巨大的挑战。“虽然医生慎之又慎,但是肉眼筛查难免百密一疏,尤其是微小类病灶,很容易遗漏。”刘振河说。

为此,放射科从去年5月引进人工智能分析软件,并试行。“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对每一副图像进行地毯式筛查,避免因为经验差异和医生的视疲劳造成的漏诊。”放射科副主任许万博介绍。人工智能的力量不可小觑,它既能快速对所有完成的扫描图像进行筛查,并自动对可疑病灶进行精准定位,医生再根据筛选出的图像进行多层次人工筛查,“科室的每一份报告,在智能诊断的基础上,首先会由低年资医生出具,他们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化验资料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比如超声资料,出具初步诊断意见;然后再由高年资医师再次、重新读片,对诊断意见进行审核、修改、确认,最大程度上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医生联手“人工智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诊断的时效和精确度。

许万博介绍,在临床诊断中,影像诊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个疾病的最终诊断都需要影像检查的帮助。随着设备的进步,医学影像已从传统的结构成像发展到功能成像,比如灌注成像、波谱成像、DWI成像;现在不仅能看到解剖结构,还能显示器官或病灶的病灶成分、血供、代谢特点。设备的不断进步,也使诊断医生从简单的识别病变到精准的诊断病变,以前只是单纯的显示有没有病灶,现在通过这些功能成像来判断病灶的性质,精准判断良恶性以及病灶的侵犯范围。

记者了解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下设放射科、区域影像中心、微创介入中心3个科室,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医学影像诊疗科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介入医学专项能力培训项目教学基地;德州市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综合介入委员会、放射技术委员会,德州市医师学会影像医师分会、综合介入医师分会,德州市医学影像质控中心挂靠科室。2020年10月获批德州市第五批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现配有滑轨CT/DSA一体化系统1台、飞利浦血管造影机2台、东芝640层螺旋CT 1台、联影及GE 128层螺旋CT 3台、联影及GE 3.0T高端磁共振2台、联影1.5T磁共振1台;以及数字胃肠机、DR数字拍片系统、乳腺X光机、床边移动X光机等齐全的影像检查设备。会诊中心配备高清远程会诊系统,它可以与上下级医院进行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实现语音、视频、影像资料的同步互动。

科室开展胎儿磁共振、乳腺磁共振、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磁共振神经纤维束成像(DTI)、磁共振血管壁高清斑块分析、冠脉及全身CT血管成像、MR及CT灌注成像、各种关节MR检查、全身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栓塞术、胸腹部器官出血性病变的栓塞术、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的扩张/置管/支架植入术、CT引导下穿刺活检消融术等诊疗项目。手术室及示教室已实现5G覆盖,能开展手术示教、远程会诊、手术指导等,构建起了“一站式”介入诊疗平台,真正实现了科研、临床和教学的一体化。2020年6月28日实现了心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入、周围血管介入、综合介入业务全覆盖。(绘图:秦萍萍)

(责任编辑:鲁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