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正在风口,曾经的大佬大众集团却喝起了“西北风”,红利基本没有吃到,燃油车销量又开始递减,一场自救正在开始。
(资料图片)
捷达和零跑,大众和小鹏,奥迪和智己,从低端到高端,可谓是整整齐齐。
如果说前两者还算是门当户对,那么,奥迪投靠智己,就有点委曲求全了。
这难道真的是奥迪的“困兽之斗”了吗?结局是美好的吗?
这几个问题,为你解答清楚。
01
奥迪在中国市场到底有多窘迫?
其实,奥迪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上已经无法跟上步伐了。
在过去几个月里,奥迪不得不将市场份额让渡给特斯拉和其他的中国对手。
从目前销量也可以看出,目前奥迪总共有四款纯电车型在售,根据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Q4 e-tron累计销量为8982辆,是品牌卖得最好的纯电车型,但每月区区近1500辆销量,实在无法和燃油车相提并论。
而Q5 e-tron、e-tron、Q2 e-tron的累积销量分别为2119辆、229辆和98辆。
这样的数据,实在让奥迪有些挂不住脸了。
02
为何一下子就掉队了?
这或许不仅仅是奥迪产品的困难,而是整个集团。
连德国媒体都知道,基于MEB模块化平台打造的奥迪纯电汽车,对中国客户来说联网性不佳、充电速度慢、功率很低。
但从目前来看,MEB平台的问题解决方案迟迟无法推出。
豪华的PPE平台似乎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而升级的SSP平台上市时间一拖再拖。
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如果要短期内快速扭转中国市场份额流失的尴尬,找合作在所难免,哪怕是高傲的奥迪。
03
为何是智己?到底是怎么样的合作模式?
还是那句话,合作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但国内自主品牌能配得上奥迪这样豪华品牌身份的,着实不多。
而智己能够脱引而出,无非是借助了上汽奥迪已经合作的便利,可以省下谈判流程上的时间。
当然,这其中也暗示了,奥迪是认可智己的相关技术的。
根据内部人士的消息,此次奥迪算是完全放低姿态。
从底盘、三电到平台,完全由智己负责,就连造型设计也已经放手。
换而言之,这将是一款挂着奥迪标、原汁原味的智己。
并且,最后的生产将由上汽大众的二厂进行,就连制造端也搞定了。
可见,此次合作,奥迪更看重的是速度。
04
合作了销量就会扭转直上吗?
其实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问法,就是挂着奥迪标的换壳智己是否会被市场认可?
我们不吹不黑地说,目前智己每个月的销量将将两千左右,证明其市场的认可度并不高。
这里还要分两方面来讲,当宣布奥迪和智己合作后,加上上汽一如既往的有效营销,对智己的口碑和影响力的扩大会很有利,或许这能够转换其相对更高的销量数据。
从奥迪这一方而言,哪怕智己的影响力借此机会提高,但对于自身的市场份额的改观或许不会太明显。
以此前“换壳大众途昂”的奥迪Q6就是很好的例子,月销量始终在200多辆至300多辆反复,这绝对不是奥迪想要的结果。
而途昂虽是大众品牌的产品,但价格也在30万级别,如果换成30万的自主品牌智己,效果会更好吗?
我觉得,信心不足。
结束语
可以推测奥迪当前的策略是,如何度过SSP平台推出之前的这段过渡时期,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去保证市场份额不能出现大幅度下滑。
MEB肯定是靠不住了,为今之计,也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
即便如此,我们可以预判,对奥迪而言,其市场表现气色不会太大,但对于智己,无论是从技术、营销等宣传,绝对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