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晏明翠


(资料图)

白色高大的古门楼呈八字形傲然屹立,八个檐角如天蝎般高高地翘起,墙面上雕刻着窗花、云图、人像、马奔。古门楼分前后两层,前门楼的门呈正方形,后门楼的门则呈拱圆形,相互衬托,错落有致。这是明朝官邸的标志性建筑,它浩气凌然立于天地之间。

在咸宁双溪桥镇孙鉴村七组也有这样一幢白色的八字形门楼,当地人称为白门楼,它是明朝抚台徐胜德的府邸。只是经历了400多年的历史冲刷,现已风烛残年,不见当年的气派与辉煌。岁月的年轮无论如何的残忍,却带不走历史的留痕,如今仍能看到那幢斑驳发黄的墙体屹立在民居之间,墙壁上雕刻的云图古画已经被风化脱落,但正门上方的“南州世第”四个大字仍依稀可见。

徐胜德是明朝的官员,在河南汝宁府做抚台,抚台在明清期间为正二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职位。徐胜德家有三兄弟,他是家中老二。徐胜德的老家原本在江西,或许是当时的江西距离河南汝宁府太远的缘故,在徐胜德衣锦还乡时,就把府邸迁到了湖北咸宁的双溪桥镇。据历史记载,当时有很多家乡在江西的官员,后都迁徙到了湖北。所以有句话叫“江西老表”,现在的江西和湖北还是亲戚呢。

徐胜德带着他的两兄弟在咸宁双溪桥镇建了府邸,将老母及家人佣丁全部迁徙到了双溪,从此徐氏家族在双溪安家立业,繁衍后代。据徐氏宗谱记载,徐胜德为官清廉,家风淳朴,崇尚节俭,乐善好施。遇到灾年闹饥荒,徐胜德会拿出自己的俸禄买米熬粥,施舍于灾民。徐胜德对子女要求甚严,要求子女尚节俭,以恤财用,隆学校,以便士习。在徐氏家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共出了48位举人和秀才,每出一位举人或秀才,徐氏族长就会在客堂里摆上一把木椅,在木椅上端端正正地放上一把白蒲扇,客堂里48把白蒲扇摆放正齐,浩浩荡荡,他们象征着徐氏家族的繁华与荣耀。

如今的徐氏家族虽没有当年的荣耀,但也人丁兴旺,徐胜德的直系后裔到现今已有400多人,他们都居住在同一个村子里。徐胜德的兄长及弟,他们的直系后裔加起来也有2000余人,所以徐氏家族在双溪桥镇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名门望族。每年的正月初一,徐氏的后人们都要带着贡品香纸到徐氏宗堂去给徐胜德太公烧香磕头,敬奉徐太公。虽说现在的徐氏宗堂没有当年的气派与奢华,只是一个小小的供屋,但徐太公的画像仍是当年的英姿飒爽。徐氏的后人们带着子女敬奉徐太公,是希望子女们能承传太祖的家风与荣耀,是希望子女们能浸染族宗的书香,能够光大徐氏家族,让徐氏家族永远繁荣与昌盛。

编辑:金婷

文字来源:《咸安地名故事集锦》

主编:王小桥

执行主编:吴裕舜

咸宁市咸安区地名普查办公室

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

咸宁市咸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

本中心部分文章为转载摘编自相关书籍,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者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