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坚持科技创新,努力承担更多科技攻关项目,让产品更硬核,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相关资料图)
12月8日上午,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晓霞,走进以她名字命名的“范晓霞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工友们围坐在一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手动提升40吨防淹门
工作室设在位于咸宁市咸安区巨宁大道的三六重工厂区内。宣讲前,范晓霞跟往常一样,先去车间,再上试验台。
在电动葫芦分厂重机生产车间,她拿着游标卡尺,抽检下线产品的尺寸规格。娇小的身影,奔忙于一字排开的巨大圆筒形“铁疙瘩”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铁疙瘩”上,绳索卷绕,单根绳可以吊起10吨重物,通过滑轮组合,起吊重量在百吨以上。
在地铁人防和防淹系统智能装备试验台,她与电动葫芦分厂厂长、工作室成员尹南方等人一起攀上高台……这扇门重达40吨,在断电的极端情况下,仅仅通过手动操作,弱女子也能将它提升到安全高度!
该项目由三六重工和武汉理工大学、广州地铁设计院等单位联合承担,列入省科技厅光谷科创大走廊专项重点攻关。
三六重工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从事起重设备制造的民营企业,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范晓霞成为公司第一批技术员。
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下了一份订单,要求在停电时能提升16吨重物,产品用于巴西CSA焦化项目。世界各地的同行厂家生产了68台产品运到巴西,安装调试后通过不了验收,全部按报废处理。
范晓霞率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用3个月时间,研发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由其在国内首创的断电自动控制技术,取得2项专利授权。
十几年来,范晓霞带领科研团队共取得30多项专利,由她领衔研发的产品,每年为公司增加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
立足市场 创新研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这些精神,进一步强调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在企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宣讲中,范晓霞的语气里透着自豪。
不久前,工信部发布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三六重工光荣上榜,成为咸宁新入选的9家“小巨人”企业之一。
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范晓霞表示,当前全省加快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三六重工技术团队将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中小微企业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优势,在校企合作、技术研发、产品制造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尤其要与高校创新团队加强合作,深度推进产学研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智能机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创建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再添新功!”
听完范晓霞“接地气”的宣讲,在车间里忙碌了十几年的尹南方,对“科技创新”有着自己的理解:“不同于高层次基础理论研究,企业主要是立足于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着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
工友们也深有同感,他们认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宣讲会结束后,他们返回各自岗位。
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火花飞溅……
记者手记
从设计图纸到游标卡尺
采访范晓霞,两个场景印象深刻:
去办公室找她,人不在,办公桌上放了一张摊开的设计图纸,上面有铅笔划过的痕迹。
去车间里找她,只见一个娇小的身影,奔忙在“铁疙瘩”间,原来她正拿着游标卡尺,测量下线产品的尺寸规格。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设计图纸经常要改。”“跑车间,是为了掌握生产一线的真实情况。”她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为鼓励创新,三六重工设立“范晓霞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有核心成员9人,鼓励他们刻苦钻研,各自发挥聪明才智;企业每年投入科研经费逾400万元,用于保障科研团队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兑现扶持资金,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通过一张张设计图纸、一把把游标卡尺,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湖北日报记者:汪洋 融媒体记者:伍伟 编辑:余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