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安全,守护好老百姓舌尖上的“烟火气”,是一份以人为本的情怀担当;有效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助推食品生产企业规范提升,是一份服务发展的责任担当。近日,潍坊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出台《食品抽检不合格生产经营企业帮扶提升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帮扶指南》),在对多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企业核查处置情况进行评查的基础上,对食品抽检不合格企业精准帮扶,以“刚柔并济”书写“食安答卷”,拉开了全市食品抽检不合格企业“食安护航”帮扶行动的序幕。

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民生福祉的守护者,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以这份《帮扶指南》为导向,以刚性的严格执法检查把牢食品安全关卡,以柔性的帮扶服务助推食品生产企业规范提升向好发展,以更加精准的服务手段,更加务实的民生行动,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实现监管能力更强、安全保障更高、服务发展更优。

站在企业的视角延伸服务的触角


(资料图片)

“发现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企业分析原因、消除隐患、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许建成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我们创新出台了这份《帮扶指南》。

许建成介绍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常规工作思路,市场监管部门在对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后,下一法定程序往往是行政处罚。而相对刚性的行政处罚,可能会导致同一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第一次抽检发现不合格后,根源性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在下次抽检时又出现不合格,从而产生多批次不合格现象。企业同一性质问题反复出现,一些深层次、系统性问题发现不了,风险隐患长期存在,甚至会出现企业多次被处罚而问题依然未根除的情况,大大制约了企业健康发展。

“《帮扶指南》的制定,是一次以思维方式转变引导传统监管方式转变的积极探索,不是简单的‘一罚了之’,而是在‘帮扶’上狠下功夫。”这份《帮扶指南》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视角与企业同向,从想企业之所想、解企业之所困、排企业之所忧的角度,深入查找问题的根源。

在此基础上,市场监管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将监管、执法、检验及行业专家等各方资源聚集起来,为问题企业“把脉问诊”,提供精准技术指导,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律疑惑、技术难点、管理漏洞等问题,帮助企业从源头查风险、防隐患、治违法,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到“问题扎堆的地方”去解决问题

“近两年统计,我市抽检发现多批次不合格企业120余家,涉及不合格产品260余批次。我们在落实核查处置时发现,这大多是企业一些共性的、顽疾性问题。”市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卞江说,多批次不合格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问题根源找不准、分析原因不全面、整改落实不到位所致。

往矛盾堆里走,到问题堆里去。对此,《帮扶指南》明确帮扶对象:1年内同一食品生产企业出现2批次及以上不合格的;同一食品经营企业连续2年抽检不合格的;可能存在区域性、系统性和重大隐患的;主动申请帮扶的。

同时,明确工作程序。帮扶工作程序分建立专家库、搜集抽检信息、分析会商研判、建立帮扶台账、制定帮扶方案、实施分类帮扶、出具帮扶意见、帮扶整改复查、跟踪抽检问效、定期总结分析等十个环节,环环相扣,各有侧重,形成闭环。

“《帮扶指南》是监管制度的又一次创新,”卞江说,“《帮扶指南》以制度化的形式,创新制定帮扶举措,当企业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立足职能在服务企业上做文章,能及时解决检查发现的问题,为企业纾困解难、减负蓄能、激发活力。”

是《帮扶指南》也是民生答卷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和特殊食品监管科科长孙纪虎介绍说,这份《帮扶指南》是在前期市场监管部门对多家、多行业食品抽检不合格企业帮扶工作中总结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实用并且有效。

前期按照《帮扶指南》的帮扶流程,我市一些行业的食品安全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以包装饮用水为例,2020年我市抽检不合格率一度高达10.5%。面对如此突出的行业问题,市市场监管局从抽检数据入手,组织专家研判,根据企业不同工艺、不同类别、不合格项目等分类建立帮扶档案,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帮扶期间,组织专家“会诊”20余次,帮扶企业60余家,提出帮扶建议70余条,企业一批系统性、顽固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2022年饮用水抽检合格率达到98.1%,较两年前提高了8.6个百分点,我市饮用水行业得到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品牌竞争力大大提升。

孙纪虎说:“有了这份《帮扶指南》,我们将继续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上进行更好的探索和实践,实现既要把食品安全管好,也努力将企业‘扶’强,用市场监管人的智慧与担当书写不负于时代和人民的‘食安答卷’。”(来源:潍坊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鲁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