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芹

多年以前,我们这里的超市还不卖蔬果,小镇上也无专门卖水果的店铺,夏天想吃西瓜了,都是从下乡吆喝叫卖的小贩手里买。不是天天有小贩串乡卖,有时五六天来一个,有时十多天来一个,所以我们买西瓜一次都买好几个。

那时大家都不知道催红剂,西瓜熟了就是熟了,不熟就是不熟。我不会挑西瓜,买西瓜时,全靠对西瓜贩子“望闻问切”,问小贩:“西瓜熟不熟,甜不甜,沙瓤不?”西瓜贩子一脸正气地回答:“包熟、包甜,不熟不要钱。”


(资料图片)

得到小贩再三肯定,并当场取一个西瓜,切开一个三角,品尝一下,确定是熟瓜后,便成交了。

但一个瓜熟了,不代表买的所有西瓜都熟,待到吃西瓜时,一蛇皮袋西瓜里,运气好了,里面有几个脆沙瓤的西瓜,运气不好,里面也有不熟的西瓜,切开后籽儿和瓤都是白色的,口感还不如黄瓜,大呼上当。有的瓜贩隔几天会再来,再来时找他退了,虽然经济上损失不大,但心理上伤害不小,毕竟一连好几天守着一堆不熟的西瓜,炎热的夏季,谁不心烦呢?再说,有时还上了小贩的当,他若再也不来了,“黄瓜”西瓜也得自家人消灭。

同事张老师会挑瓜,他家原来是瓜农,他选西瓜可谓是童子功。他会给西瓜“相面”,左看右看后,用手指敲一下西瓜皮,便可挑到熟瓜。一次,有一卖西瓜的小贩在我们学校门口吆喝,张老师领着我们去挑瓜,他拿起一个西瓜,左右看过后,用手拍了拍,听了一下声音,然后说:“熟了,但不是沙瓤的。”卖瓜的小贩当场切开一看,果然如张老师所言。

张老师又挑了一个西瓜,看了看后,说:“这个是脆沙瓤。”切开一看,他又说对了。

我们也向张老师请教过挑瓜的技巧,他说的那些技巧我们都知道,并没有独门方法,但我们就是掌握不好,就像练习太极拳一样,我们会的是花架子,而张老师会的是内功。

用“花架子”挑瓜还不如直接让卖瓜的小贩给选,若回家切开发现不熟,还可理直气壮找他算账,若是自己挑挑选选,一通操作猛如虎,吃时发现不熟,再找卖瓜人,感觉自己都理短似的。

我儿子高考前,我请张老师给我买一蛇皮袋西瓜,伺候考生的瓜,必须包熟,否则让儿子吃个生瓜,不仅不能消暑,还影响了考试心情。

张老师跑到城里瓜摊给我们买了一袋子西瓜,当场切开了一个,果然脆沙瓤,临走,张老师嘱咐我,若切开有不熟的,告诉他一声,他知道是哪家瓜摊,他去退货,再换一个熟瓜回来。

儿子高考前一天,张老师用自行车驮着一蛇皮袋西瓜来了,说这是他老家亲戚种的瓜,送我们几个尝尝。

两袋西瓜吃完了,更加佩服张老师挑瓜的本领了,全熟全甜,全部是脆沙瓤的瓜。

一次,张老师的女儿来我家玩,我称赞她爸挑瓜的技术,她笑着说,她爸挑瓜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当年我儿子高考托他买的西瓜,其实不是他从城里瓜摊上买的,是他专门回了趟老家,从老乡瓜地买的瓜,为了选到好瓜,他请村里几位老瓜农筛选了好几次,选了三蛇皮袋瓜,两袋给了我家,剩下一袋留他家里,等着给我换瓜。

因为是“高考瓜”,张老师不敢大意。

这瓜吃的,除了甜,心里还冒出了感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