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虎网 作者:雄飞
又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出炉。金融虎网注意到,金美信消费金融大股东中国信托商业银行2022年年报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对金美信消费金融的投资损益为1.24112亿元新台币(约2800万元)。以其持股34%计算,2022年,金美信消费金融的利润为8235万元人民币。
据半年报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投资损益为7479.2万元新台币(1687万元)。由持股比例计算,2022年上半年,金美信消金的利润约为4961.76万元人民币。2022年下半年,利润约3273.24万元,环比下降34%。
(相关资料图)
据金美信消金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其2021年实现营业净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30%;净利润6929.86万元,同比增长18.31%。截至2021年末,资产总计45.63亿元,同比增长43.76%。由此计算,2022年,金美信消费金融利润同比增长约19%。
从历史业绩来看,金美信消费金融开业后一直保持盈利状态。2018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08亿元、1.15亿元、2.40亿元;净利润30万元、2559万元和5857万元。同时,金美信消金不良贷款率持续升高。2019-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金美信消金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428.7万元、3014.55万元、6066.33万元、7432.13万元,不良率分别为 0.20%、1.04%、1.46%、 1.65%。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金美信消金的客户累计超230万人,发放贷款超200亿元,平均贷款期限为12.6个月。2022年第一季度,金美信消金资产规模为52.17亿元,较2021年末的45.63亿元上涨14.33%,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金额为43.64亿元。为了补充资本,金美信消金发行ABS融资。去年11月其成功发行5亿元ABS。
公开资料显示,金美信消费金融于2018年10月开业,系两岸首家合资消费金融公司,也是全国第23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金美信消费金融股东构成为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持股34%、厦门金圆金控有限公司持股33%、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3%。
2022年6月,厦门银保监局批准了金美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5亿增加至10亿的批复;此后,该公司又正式获得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增资完成后,公司三位股东中,中国信托银行出资3.4亿元,出资比例34%;厦门金圆金控出资3.3亿元,出资比例33%;国美控股出资3.3亿元,出资比例33%。但在去年末,金美信消金开业以来的首次增资以“失效”告终。
目前,金美信消金的10亿元增资仍未完成工商变更,注册资本仍显示为5亿元。业内曾指出,国美控股所处的债务困境,为其增资之举增添了变数。
今年3月15日,此前任职资格获批的董事、董事长陈俊斌接任了金美信消金法人职务,原法人、董事长林晟变更为董事。此外,董事吴钢退出,监事邱雅玲退出,新增徐旻倾为监事。根据金美信消金的公告,陈俊斌于2023年3月7日起正式履职董事长职务,原董事长林晟正式离任董事长职务,但仍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职务。金美信消金本轮董事长更替距上任董事长林晟任职仅1年多时间。
陈俊斌此前担任金美信消金的首席财务官,参与制订实施企业的整体战略,全面负责企业预算管理、财务核算、融资管理工作。他也是继周亚飞、林晟之后的第三任金美信消金董事长。金融虎网此前曾指出,业务规模的大小,与其资本规模密不可分,而风险资产规模的扩大也对其运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消金公司纷纷大举增资的背景下,金美信消金在首次增资“失败”后,其董事长一职转由颇具财务背景的陈俊斌接掌,意图不言而喻。
2021年9月26日,金美信消金曾因信贷管理制度机制存在缺陷、贷款管理不尽职导致部分贷款资金被挪用被重罚290万元。金美信在2021年报中曾表示,对此,公司高度重视,坚决落实监管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推进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已整改到位。未来,将继续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持续加强内控合规管理,不断完善公司信贷管理制度机制和风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