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港湾商业观察》王心怡
近日,臻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臻和科技”)再度递表港交所,其国内运营主体为无锡臻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1

竞争激烈下持续亏损14亿

臻和科技是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公司。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是全球癌症发病人数及患病人数最高的国家。于2021年,中国的癌症新诊断病例为470万例,预计于2030年将增至580万例。于2021年中国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潜在市场总额为2712亿元,预计于2030年将增至561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机遇巨大,基于NGS(“二代测序”或“NGS”指一种高通量、大规模平行测序方法,用于确定单一生化反应容积中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的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行业在中国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竞争激烈且商业模式复杂。主要参与者均在过去十年内成立,目前大部分收入来自基于NGS的治疗选择的产品及服务。
对于行业服务的开发及商业化,臻和科技称之为“竞争极为激烈”,且面临包括诊断及检测服务供应商、医疗器械公司以及学术机构、政府机关和其他公共及私人研究组织或医疗服务供应商的潜在竞争对手。这些机构都可以开展研究、开发、制造及商业化,并为类似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产品和服务寻求专利保护。
在这场“研发的赛跑”中,2020年至2022年,臻和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37亿元、1.76亿元及2.5亿元,对应同期3.04亿元、3.93亿元及4.34亿元的营收。不难看出,相对较高的研发开支占据了营收中不小的部分。为了维持市场竞争力及跟上行业发展趋势,臻和科技也不得不承受这样的支出。
这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录得经营亏损2.1亿元、2.86亿元及4.17亿元;净亏损5.8亿元、4.06亿元及4.28亿元,总亏损超过14亿元。持续的亏损将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及未来发展战略造成怎样的影响?《港湾商业观察》就相关问题联系臻和科技,公司并未回复。

02

发展战略实施或还需“烧钱”

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行业的商业模式虽然复杂,但可总结为两种主要形式。目前,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领域内的公司大部分收入基于中心实验室业务模式向大医院提供的LDT服务(“医学检验实验室自建检测项目”或“LDT”,指一种在单一独立实验室内设计、制造和使用的体外诊断检测类型)。
自2018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7项使用NGS技术的试剂盒,用于靶向药物的精准用药指导,从而形成向医院提供IVD产品的进院业务模式。VID即体外诊断,是对取自人体的血液或组织等样本进行的测试。体外诊断可以检测疾病或其他状况,并可用于监测个人整体健康,以帮助治愈、治疗或预防。
相较进院业务模式而言,基于中心实验室业务模式向大医院提供的LDT服务的商业模式早了很多年,也更加成熟。不过专注于IVD在研产品的研发,并高度依赖使用中心实验室业务模式下的LDT以收集相关临床及非临床数据并进一步验证检测流程,是所有行业头部企业的常规做法。
对于臻和科技来说,中心实验室业务模式下,医生于诊断过程中为癌症患者订购检测,并将患者的液体活检或组织样本送至公司的中心实验室。公司收到患者客户的付款并于交付检测结果后确认收入。根据招股书披露,臻和科技已为825家医院的88000多名患者提供检测服务。该模式贡献了臻和科技收入的绝大部分。
相比较之下,公司的进院业务目前仅开发了65家医院客户,且收入贡献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臻和科技表示,未来将专注于发展进院业务的长期战略并辅以大量投资,来自中心实验室模式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将逐步下降。
但是进院业务模式的开展或许并不会轻松。由于该行业本身历史相对较短,臻和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在为在研产品及服务建立一个商业化团队、开展全面市场分析或管理销售人员方面的经验有限。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相关产品的销售及营销团队需要具备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行业的丰富经验并能够与专业人士进行有效沟通,但市场上争取这类有经验人员的竞争较为激烈。臻和科技需要付出多少成本以吸引、激励及留住符合资格的销售及营销人员,将对公司的业绩及业务扩张造成直接的影响。

03

未来流动性或将趋紧

前述提到,公司的研发开支伴随着营收的增长逐渐升高,销售及营销开支则更是明显,报告期内分别达到1.87亿、2.53亿及2.8亿,高于1.37亿元、1.76亿元及2.5亿元的研发开支。也正是这两项支出的持续增长,使公司持续陷入亏损的状态下。
财务数据中不难看出,几乎公司所有的经营亏损都是由于研发项目相关费用、销售成本以及运营相关的销售、营销和行政开支费用造成。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臻和科技想要实现彻底的扭亏为盈,或许还暂时难以有准确的预期。臻和科技表示,无法预测何时或是否能够获得或维持盈利,亦可能无法产生可观或足以实现盈利的收入。投资者可能会由于集团价值的任何下降而损失全部或部分投资。
盈利无法预测,但可以看到的是臻和科技的流动性很可能随着持续的投入而变得越来越紧。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39亿元、-2.55亿元及-2.67亿元;同时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连续增长至3420万元、7230万元及1.03亿元,若剔除预收中心实验室业务收入的影响,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平均周转天数分别为131天、205天及231天。
与此同时,公司的负债水平也较为引人注目。报告期内负债净额分别达到12.9亿元、16.4亿元及20.45亿元。此前,臻和科技靠多轮融资补充,但公司于天使轮、A轮、B轮、C-1轮、C-2轮、D轮及E轮可赎回优先股的发行,被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对负债的影响分别为25.62亿元、27.22亿元及27.87亿元。
流动性之下,持续“烧钱”的臻和科技何时才能扭亏为盈?《港湾商业观察》将持续关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