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省份,贵州从“前半篇文章”探索“六个坚持”,到“后半篇文章”实施“五个体系”制度性安排,有力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资料图片)

提升搬迁社区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搬迁人口市民化进程,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加大后续扶持力度……贵州打好“组合拳”,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如今,放眼黔贵大地,一栋栋耸立的现代化楼房,一个个繁忙的就业帮扶车间,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折射出搬迁群众就业有着落、生活有奔头的美好新生活。

产业赋能铺就致富之路

雪花湖碧水映照着蓝蓝的天空,波光潋滟。有山,有湖,有田园,这里是3A级景区——三都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社区,1195户共5745人搬迁群众的美丽新家园。

三都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社区的贵州一路科技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只见工人分布在各条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加工各类运动鞋。

清晨,雪花湖社区应丽马尾绣就业帮扶车间的负责人韦应丽早早地打开门店。2018年,她把自己的刺绣协会搬到了雪花湖。“搬到雪花湖后,我们客户订单越来越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看着水族姐妹拾起民族技艺,‘绣’出幸福生活,我真的很骄傲。”

作为“水族马尾绣艺术品之乡”,中和镇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在雪花湖社区建设马尾绣一条街,引进多家马尾绣协会和公司,把社区妇女培养成“绣娘”,带动群众发展“指尖经济”。

三都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社区马尾绣小镇

同时,雪花湖社区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优势,打造兼具文化体验、民俗体验的旅游目的地,开展赏马尾绣、学马尾绣、研究马尾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2021年,雪花湖社区入选贵州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发展动能,搬迁群众自主“造血”能力得到加强,搬迁社区释放着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当前,我省通过充分挖掘县域就业岗位、积极引进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抓实就业增收工作。截至2023年5月底,全省搬迁劳动力家庭41.24万户99.43万人,已就业41.24万户94.20万人,就业率94.74%,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环比提高0.67个百分点,比2022年底提高0.71个百分点。

幸福升级优化公共服务

作为册亨县最大的安置点,高洛街道下辖5个搬迁社区。街道开设了一家“高兴”图书馆,为搬迁户子女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丰富了搬迁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为持续做深做实“社区治理”提升行动,贵州已启动28个易地扶贫搬迁省级示范点、18个社区物业管理实体化公司试点、9个课后教育辅导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9市州12个试点搬迁社区参加教育辅导的受益学生有1353人。

册亨县高洛街道高兴图书馆

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后半篇文章”,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我省积极完善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据了解,省生态移民局督促指导各地深入抓好社区物业管理、物业公司实体化、物业管理评比创建、新增人口住房保障、社区教育辅导试点等政策落实,全力解决好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医疗、社保、民政救助等服务事项更加便民,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民生事项“一站式”服务。文化、生活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搬迁群众在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顺畅便利,实现公共服务提标扩面。

权益保障加快市民化进程

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移、从农业到非农产业的职业转换、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如何保障搬迁群众的各项权益?

黔西南州安龙县蘑菇小镇搬迁群众朱萍用手里“新市民证”回答这个问题。“孩子在社区对面上学,老人在家门口就医,新市民的福利太多啦。”

悠闲惬意的新市民

在黔西南州,新市民居住证办理与搬迁同步,标明了户籍、身份证号、现居住地等信息,并纳入新市民居住区警务工作“风险感知平台”管理。搬迁群众凭证可享受子女免试就近入学、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办理出入境证件等39项公共服务。

据悉,在加快搬迁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黔西南州探索实施新市民计划,除了建立了新市民居住证,还有就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工作、就业险、安居险、群众扶助金等12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保障制度,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搬进新家园、当上新市民,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务、同等市民待遇……一系列“量身定做”惠民政策套餐,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

编辑 李贝多

二审 赵昆 刘娟

三审 闵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