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将毗邻城区的马桥人民法庭转型为家事少年审判专业法庭,通过专业化的审判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司法获得感。这是咸安区人民法院2022年强化人民法庭建设、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破题之举。
马桥法庭是咸安区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辖马桥和桂花两镇,转型升级为家事少年审判专业法庭后,负责审理咸安城区内婚姻、抚养、继承等家事纠纷案件和全区涉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
一年来,马桥法庭紧紧围绕促进家庭和睦工作主题,努力做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在家事少年专业审判工作中传递司法温情,促进社会和谐。截至10月收案632件,结案528件,结案率83.5%。被团市委、市妇联分别确定为全市青少年校外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全市家风家教实践基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温馨,营造“家”“和”文化氛围
走进马桥法庭,一股家的温馨气息扑面而来。
庭外院墙上,以楠竹为特色材质精心塑造的“幸福一家人”的展牌凸显中国传统文化“和”的魅力。
庭内布局,“家”文化氛围格外突出。孝善文化宣传牌、“家”“和”文化墙等标识醒目,情绪舒缓室、心理咨询室、“明明工作室”等配套场所功能齐全。
调解客厅,突出“德”文化氛围,布设传统文化展板,让每一位来这里的当事人在潜移默化间将文化转化为行为习惯。
圆桌审判庭,暖黄色调体现温馨,“丈夫”“妻子”的称谓代替了原被告标识,唤醒当事人的身份意识。色调温馨的圆桌不仅拉近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还让当事人在家事审判中切身感受到“温情”。
转型升级为家事少年审判专业化法庭后,马桥法庭配备了精干的审判队伍——2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和3名书记员。法庭负责人陈卫华历经刑事、民事岗位历练,对家事少年审判工作有一份女法官特有的柔情。年近六旬的严平是一名四级高级法官,具有丰富的民事审判工作经验。入职不到两年的法官助理曹轩宇,主动从区法院申请来到庭审一线,办案充满激情和活力。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家事少年审判团队,近一年的收结案数和法官人均结案数均在全院7个人民法庭中名列前茅。
柔情,“迷途少年”流下悔恨的泪
“我是你的姑姑,因为疫情我无法去咸宁探望你,家里人都很牵挂你,奶奶身体还好,特委托我和你说几句话。希望你这次要吸取教训,深刻反省改造,到时候我去咸宁接你回家……”
11月11日上午,马桥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当法官陈卫华现场播放一段录音后,一直低头不语的李景(化名),突然情绪失控,大声抽泣起来……
2006年6月出生的李景是江苏潥阳人,从小跟随奶奶生活(刚出生时母亲离家出走,患癫痫的父亲两年前溺水身亡),由于奶奶年过七旬无力管教,初中辍学后游手好闲,与一帮社会青年一起多次跨省行窃。
2022年9月2日,李景伙同他人坐动车来到咸宁城区,用他人身份证登记入住某电竞酒店,盗窃电脑配件后潜回江苏,酒店发现后报警遂案发。李景被咸宁警方网上追逃后,9月13日被江苏潥阳警方抓获带回咸宁,在咸宁隔离点被采取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后刑拘逮捕。
马桥少年法庭受理此案后,承办法官陈卫华第一时间阅卷了解情况,发现被告人李景系外省未成年人,卷宗里除了75岁的奶奶外,并无其他亲属联系人。考虑到李景奶奶年龄偏大沟通有碍,陈卫华特意与办案民警联系,得到了李景姑姑的电话。
陈卫华通过与李景姑姑多次电话沟通,告知其侄儿系未成年人,少年法庭本着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针对该案进行审理,希望她能到庭参加庭审,当庭参与法庭教育,让其侄儿远在异地关押受审时不仅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同时也能感受来自亲情的关爱,让他有希望和信心重回社会,重新做人。
就在李景姑姑准备动身来咸宁之时,咸宁出现疫情,李景姑姑无法从江苏来咸宁参加庭审。
怎么办?陈卫华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两全之策”:让李景姑姑用手机录一段话,话语里既有训诫教育之意,也有家人对他的牵挂关爱之情,在法庭教育环节当庭播放给李景听。
庭审过程中,李景一直面无表情站着,就在陈卫华当庭播放他姑姑的录音后,李景突然情绪激动,抽泣起来,不停地向法官表示对自己的盗窃行为忏悔。
此时的陈卫华也为之动容。作为一名法官,她为“迷途少年”李景幡然醒悟感到欣慰。
为进一步挽救李景,陈卫华以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柔情对他进行“面对面”教育,告诫他的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权益,危害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还辜负了亲人的养育之恩,一定要吸取教训悬崖勒马,遵纪守法重启新的生活。
今年以来,马桥法庭受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3件,已审结9件。法庭宽严相济教惩结合,依法对“误入迷途”的少年犯适用缓刑或短期监禁刑,坚持案后回访少年犯家庭,引导教育他们承担管教义务。在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中,充分听取孩子的意愿,对不积极履行抚养义务的当事人发出家庭教育令,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温情,“伯伯法官”巧断家务事
今年58岁的严平是咸安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三十多年,对家事案件审理有自己独到的经验。马桥法庭转型为家事少年专业法庭后,他主动请缨到法庭工作,负责家庭纠纷案件的审理。
今年9月的一天,马桥法庭来了一对结婚不到两年的九零后小夫妻。小夫妻都在市里某医院工作,妻子小林(化名)二十多岁,是一名护士,丈夫(小王)是外科医生,两人在2020年走进婚姻殿堂。喜欢浪漫的小林觉得丈夫小王婚前婚后对自己态度明显转变,自己心理落差太大,两人经常因为家庭琐事争吵,小林认为小王不爱自己了,就气呼呼拉着不情不愿的小王来法庭离婚。
严平法官耐心听了两人的陈述后,把小林请进家庭调解客厅,在温馨的环境下,严平做起了小林的思想工作: “小林啊,爱情和婚姻是不一样的,用你们年轻人常说的段子打个比方,爱情是卖家秀,婚姻是买家秀,这个事不能对比,一对比就有伤害啊。谈恋爱时,男朋友把你捧在手上,让你觉得自己是天上的仙女,但是结婚后,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各种烦恼琐事大家要一起扛,你这小仙女也要下到人间接接地气啊。夫妻之间多一份理解,就能多一份温暖,彼此多一点包容,就能多一丝甜蜜。”严平幽默诙谐又富有哲理的话,让小林的气消了不少。
随后,严平又把小王拉到另一个房间,倒上一杯热茶,两人拉起家常:“老婆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不要以为结婚就是上了保险箱,不需要再谈情说爱,爱情是婚姻幸福的前提,而维系爱情,就是维系婚姻。你看我这老头子,有时候还要买个礼物哄哄老伴啊。”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说得小林连连点头。
在严平的劝说下,两人终于和好如初,开开心心手拉手离开法庭。离开时,他们热情地称严平是“伯伯法官”。还说以后每一个结婚纪念日,都要请“伯伯法官”一起庆祝。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事审判事关千家万户,法是底线,情是尺度,我们要做到情理法兼顾,解决好家庭的矛盾纠纷,让家家幸福平安。”严平对记者说。
作为家事纠纷专业法庭,除了一支具有优良专业素质的审判团队外,马桥法庭还有两个法宝,一个是市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专职金牌调解员丁明明老师常驻在庭里,协助法官做好调解工作;一个是有一支心理咨询专家团队,针对疑难的家庭纠纷案件,为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从心理学的角度修复家庭关系。
据了解,今年以来,马桥法庭审理的近200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夫妻和好的比例占到80%以上。
柔性司法显温情,专业审判提质效。今年来,马桥法庭在打造家事少年专业审判工作中传递司法温情,促进社会和谐,展现了人民法庭的时代担当。
咸安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忠波表示,今年以来,咸安区法院以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城区法庭专业化转型升级。马桥法庭的家事少年专业法庭转型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马桥法庭将不断提高专业审判水平,始终坚持以弘扬家庭美德、维护家庭和谐为目标,以妇女儿童权益优先、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为原则,不断完善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护体系,努力推动少年与家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特约记者:陈桥 编辑:李萌 责编:王迪 编审:徐炜 熊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