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后,不少高血压患者发现,随着气温的升高,曾经服药后也居高不下的血压数值,开始悄无声息的下降到正常甚至偏低。有人会庆幸:这高血压不治而愈,可以不用再吃降压药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高血压患者应该如何安然度过夏季呢?

1、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及原因

2022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指出,与冬季相比,夏季收缩压/舒张压均值降低,但变化程度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人群中表现的并不完全相同。此外,季节变化对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也有明显影响。与夏季相比,冬季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杓型或深杓型血压节律占比更高。有研究显示,接受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冬季和夏季呈现杓型血压节律的比例分别为58.2%和38.1%;夏季非杓型血压节律者较冬季增加55%。


(资料图)

血压的季节性变化与温度有很大关系,而老年可能对温差的反应更为强烈。人体血管对气温变化有一定的生理性调节能力,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和外周阻力增加,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和外周阻力降低。温度也影响交感神经活性,在低温环境中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另外,日照时间和紫外线强度,会影响维生素D储存,从而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波动。除此之外,作息节律、饮食习惯、活动量、体重变化等因素都有季节性变化,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并导致血压的季节性变化。

2、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危害

血压季节性变化易造成高血压患者血压发生较大的波动,甚至导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血压季节性变化与心血管病预后、死亡率明显相关。另外,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亦被多项研究证实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风险密切相关。因此高血压患者需加强关注血压变化,选择合理的降压方案以提高血压达标率。

3、夏季高血压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1)坚持监测血压:坚持定时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不要因为短暂的血压下降而疏于监测。建议每日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min后,测量2-3次,间隔1min,记录并取多次测量平均值为当次血压值。其中,早上血压测量应于服用降压药前、早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1小时、睡觉前进行。所有测量前均应排空膀胱。

(2)遵医嘱根据血压调整药量:2022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建议,若患者耐受良好,将收缩压调整到110-130mmHg可以得到更多临床获益,老年人应适当放宽,以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一旦患者夏季血压低于推荐目标值,并且确定其为季节性变化带来的血压异常波动的情况下,应在医生充分评估其耐受情况后,遵医嘱停药或者调整药量。同时应注意继续性监测血压,预防夜间高血压。

(3)科学补水,合理饮食:夏季温度高,出汗多,体液丢失过多,应适当增加饮水。饮水应以温水为主,少量多次,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在增加血容量、压迫血管的同时,还会给肾脏增加负担;避免饮冰水,更不要用饮料代替饮水。饮食注意以清淡为主,低盐、少油、低糖,注意控制生冷食物的摄入,尽量不暴饮暴食。若出现大汗后可适量补充淡盐水。

(4)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夏季高血压患者的运动习惯要有所调整,不宜太过剧烈,可选择健步走、游泳、打太极拳、广播操等,运动时间不宜太长,应避免在高温、高湿、通风差的环境中进行,出现不适要及时停止。保持情绪平和,保证充足睡眠,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更有助于血压维持在平稳状态。

在做到以上建议后,如果仍有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行走不稳、肢体活动不灵或血压仍控制不稳,应当尽快来医院就诊,接受系统治疗。(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鲁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