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也告诉我们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显著的联系,而变暖之后所带来后果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了。而氢可以帮助人类脱碳、固碳,甚至实现负碳,各界对于氢能也越来越关注。但我国氢能产业尚处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氢能产业生态尚未全面建立,不仅规模尚未上去,还受国外技术壁垒严重限制。昨天未势能源发布多项领先技术、产品、市场成果,为氢能全产业链建设带来多元路径与思考。

据未势能源董事长张天羽介绍,未势能源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把“氢”作为能源进行布局,从配合风光电的电解制氢、中端储运和终端应用的发电发热系统三个关键点切入,开启“制-储-运-加-应用”的氢能全产业链构建。基于车企基因和对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前景的判断,未势能源选择了优先重点投入在车端储氢和发电系统,逐步再向固定式发电、氢气的大型的储运环节延伸的策略。

2023年,未势能源将构建中国首个液氢生态圈示范项目,涵盖制氢、液化、运输、加注、终端应用的全链路液氢应用运行,助力氢能产业从“示范化运营”加速迈向“商业化应用。

未势能源总裁陈雪松表示,面向氢能重卡长途运输场景,在储氢应用领域,“气氢+液氢”双技术路线并行,推出“木星”车载液氢储氢系统,单瓶储氢质量高达80kg以上,液氢系统质量储氢≥8wt%,续航里程超1000km,已在航天研究所、中国特检院等权威机构完成了跌落、振动等关键性试验,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配套长城汽车“新长征1号液氢重卡”进入整车路试阶段;在燃料电池领域,“金属堆+石墨堆”双核布局,推出300+kW膨胀石墨板电堆,柔性石墨单板厚度0.65mm,最高效率达到68%,峰值功率密度突破4.0kW/L,设计寿命达30000小时,推动氢能重卡从中短途运输向长途运输进阶,并不断向船舶、工业、建筑等领域延伸。

面向商用、乘用领域齐发力,推出适用于乘用车型的第二代70MPa-57L Ⅳ型储氢瓶, 质量储氢密度达到6.1wt%,远超过美国能源部(DOE)设定的2025年质量储氢密度目标值5.5wt%。同时,平台化产品包括 70MPa-23L、35MPa-210L等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序列,工作压力覆盖35MPa和70MPa,部分商用车载IV型储氢瓶质量储氢密度指标可达到6.8wt%,全系产品均已实现关键核心技术100%自主可控,为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奠定基础。

据悉,未势能源“氢动力系统”已配套国内十多款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投入运营,包括长征、三一、解放、开沃、宇通、东风、福田、大运等重卡车型,多个示范应用场景的经验积累,让客户痛点、场景需求、应用方向及氢能经济价值都更加明朗,未势能源对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规模化应用,也把准了脉,做足了准备。未来,未势能源将进一步深挖客户需求,以技术突破推动产品迭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技术储备,助力氢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