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协同发展,是时代旋律。优质均衡,是民心所向。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双减”政策出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教育人发展努力奋进的方向。

作为重庆的教育大区、教育强区,江北区从来没停下过追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步伐,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努力满足老百姓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逐步实现了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新局面。

“双减”下,课后服务“五个一点”在全区各中小学逐渐铺开,有效实现了“学有优教”的新突破,涌现了一大波有实力有魅力的“家门口”好学校。近期,我们不妨将目光瞄准这16所中小学,实地探访他们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为孩子们搭建成长舞台,建家门口的好学校,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百姓,助推区域教育品质“升级”,群众幸福指数“倍增”。

建北小学校门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来到实验田,挥舞锄头,俯身浇水,给菜苗施肥。”“和农作物的‘亲密接触’,记录了我们的无穷快乐”“从小学会劳作,养成良好习惯”……一幅悠然自得的田间劳动图,在建北小学生动绘就。

空中农耕园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而如此有“生机”的劳动实践只是学校养成教育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教育?在建北小学校长江绕看来,教育是对生命的涵养,学校应该做好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工程。养成教育作为幸福育人的基石,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良好习惯的养成,领悟人间烟火,逐步成长为能感受幸福生活、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基于这一理解,一场满是人间“烟火气”的养成教育在这里落地生花。

校园花园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完善“三有”育人体系,为养成教育“谋篇布局”

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怎样坚持立德树人,怎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也就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深刻而又重大的根本性问题。

学生朗读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建北小学积极回应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问题,紧抓养成教育这个“牛鼻子”,契合教育的初衷,逐步达成了教育的目标,也收获了教育的真正实效。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内驱动力,提高自觉性、自律性、加强自我管理,学校完善了“三有”育人体系,努力打造特色养成教育品牌,培植学校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发展的区域样本校。

学生练习书写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校园文化”提升工程“有温度”。学校积极探索和践行“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自然发展文化,从各个细节为切入口,形成校园环境、管理制度、课程建设适合学生天性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美、暖心、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有深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堂教学常规,科学管理,狠抓教师培养,深耕教研,建设一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轻负高效的新课堂,以高效课堂推动质量根本提升。

特色亮校工程“有力度”。依托特色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课程建设、养成教育基础上,发展特色体育、创意美术、音乐艺术,农耕实践等个性化拓展课程,充分尊重儿童天性,给予儿童广阔发展的平台,构建学校特色品牌。

打造“全景式”德育实践,让养成教育“厚积薄发”

走进江北区建北小学,校园里到处都是特殊的实践基地——“空中农耕园”。

学生观察蔬菜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在这里,学校因地制宜,处处都是劳动实践育人场所。各班学生在种植老师的指导下,用好农场种植课及部分课余时间,根据园中本班负责区域的农作物成长规律,展开观察、管理、记录等活动,进而感受科技种植。就是在这样的课程熏陶下,孩子们不再是五谷不分的“小公主”“小皇帝”,而是随时随地自耕自种的“农耕小达人”。

劳动能手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娃儿在学校习得劳动本领,即使回到家里,也能独立完成很多力所能及的劳动。”谈到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们激动不已。

无独有偶,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探寻依托“德育学科化”“德育活动化”和“环境育人”三大途径,打造“全景式”德育实践,切实落实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让养成教育更有“烟火气”。

烹饪课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一是德育学科化。学校建设一支德育教师队伍,形成教学监督组、日常管理组等,开展常态化教研,将德育文化始终贯穿融入国家、地方课程学科,彰显课程育德理念。

二是德育活动生活化。利用中华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德育活动校本化。搭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社团平台,精心设计充满德育文化的实践作业;德育活动个性化。打造出具有建北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全面育人之路。

三是环境育人润物无声。大力营造清新雅致的校园环境,无论是花木园内的细节设计,还是各楼层自成一格的特色,或者是多功能教室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空间,各班教室别致小巧,功能齐全。

课前令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构建“1+N”课后服务,令养成教育“绘声绘色”

“双减”政策下,如何做到不减责任、质量,让成长更有成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让他们遵循生长规律,快乐且有质量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学校尊崇“尚自然、尊天性”的教育规律,着力开展养成教育带动体育、艺术等个性发展,将课后服务纳入校本课程体系,采用“1+N”课后服务模式,即“1”指一个基础课业服务,以学生自主作业为主,老师辅导解疑。“N”指拓展课程,兼顾普惠化和个性化发展两个层次,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全面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趣味运动会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在这里,学校坚持守底色、固本色、创特色,围绕“五个一点”,彰显特色为思路,开设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升综合素养的社团活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菜单式”选择社团走班制度上课,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舞蹈社团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其中拓展课程,聚焦艺术素养,培养创新意识,设置排笛、梦之舞、画仟集、趣味编程、科海荡舟等社团,让学生学一点艺术科创;聚焦增强学生体质,设置兄弟篮球、梦寐以球、径力而为、红双喜5星社团,让学生做一点运动;聚焦传承经典文化,设置阳光悦读会、书法艺术社团,让学生读一点名著;聚焦劳动实践能力,设置劳动小能手社团,让学生会一点家务、搞一点实践。

“娃儿在学校参加艺术、体育活动,身体素质越来越好,艺术审美有越来有高了,也有一项属于自己的特长。”提及学校的“1+N”课后服务,家长对此十分认同,连连点赞。

近些年,建北小学的环境愈发优美,文化建设兼具时代性与教育特色内涵,极具“烟火气”的养成教育更是让家长赞不绝口……如今的建北小学已经成为周边老百姓心目中的孩子的学习生活理想之地。

学校“档案”:

江北区建北小学始建于1989年,现有18个教学班及1个附属幼儿园,共八百余名学生。有教职工67人,教育硕士3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1人,占地面积约8亩。

建北校园美如画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学校秉持“同一片蓝天,不一样的成长”的办学理念,“为儿童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坚持“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育人观,尊崇“尚自然、尊天性”的教育规律,着力开展养成教育带动体育、艺术等个性发展。坚持把“双减”政策与个性发展结合,创造性地打造“空中农耕园”,为都市核心区有限空间的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参考经验。

校园一角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近年来,学校获重庆市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一等奖、江北区小学生篮球比赛男子组第2名,女子组第5名、江北区中小学生大课间活动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学校全体师生怀着时代的理想,砥砺前行,努力成为城市核心区小学校个性发展的区域样本校。

课间书吧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