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8)日,重庆市渝中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课例展示活动通过网络直播面向全国开启,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作为重庆市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校,在此次活动中承担了物理、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课例展示和单元教学说课。
物理“动量定理”课例展示 向袁东 摄课例展示和单元教学说课现场,重庆二十九中物理教师刁祥通过视频观察汽车追尾碰撞测试,现场模拟“追尾”过程,利用现代化技术——传感器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构建模型,把理论结合实验加以研究,最终得到动量定理,最终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真实性问题的学习研究中,完善了物理观念,加强了建模意识、证据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地理“指向海洋意识培养的单元教学实践”单元教学说课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重庆二十九中地理教师邹舒宇通过教学实践整合高中地理海洋相关章节内容,突破海洋教育突出的“碎片化”问题,从学习主题的确定、学习目标的选择、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实践的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呈现,对学生海洋意识的培育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探索与实践。
历史“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例展示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重庆二十九中历史教师陈华杨以“变革的时代”为主题,突出全球联系的建立与世界格局演变的辩证关系。以“变革之因”“变革之路”“变革之果”作为课程结构内容层层铺开。在“变革之因”中,深入分析了15、16世纪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是全球联系、世界变革的重要推动力,由此伴随着早期殖民扩张,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病原体跨区域传播、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教学说课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重庆二十九中历史教师张海滨从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围绕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新教材、新高考的导向,全面分析了全球航路的开辟与世界联系的加强,以及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使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出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
专家评课环节 向袁东 摄专家评课环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教科书(2019年版)副总主编、江西省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西省特级教师黄怒伯,重庆市教科院中教所副所长、物理教研员、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正高级教师周智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历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小兵,重庆市教科院中教所副所长、历史教研员、重庆市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正高级教师余朝元作为专家点评团成员对此次课例展示分别从教学内容占位、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把控、教师教学水平等多个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据悉,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在成功申报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学校后,在渝中区全国首批“双新”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突出优势和特长,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在开发选修课程、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和完善办学质量评价等重点环节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形成了有效的经验和成果。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