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一条淦河穿村过,一座学堂留美名,一山古桂绿意浓……8月14日,记者一行走进马桥镇高赛村,感受“田野稻花香、淦河水奔流、墙上彩绘活、村民缔造乐”的乡村秋景。
一座学堂成“精神坐标”
【资料图】
8月14日,记者来到高赛村7组,只见一处广场前,王家畈学堂安静矗立,青砖黛瓦间,有着西欧风格的民国时期建筑修旧如旧,典雅厚重中不失古朴。
“学堂已经修缮完毕了。一楼由湖北科技学院彭劲教授等人捐赠图书打造乡村图书馆,二楼有教室和民国教师宿舍室内陈设布置,可供游客拍照体验。”高赛村党支部书记王秋林介绍。
违建拆了、牛棚拆了、活动广场做起来了……自共同缔造工作开展以来,王家畈做到了“零差评”“零投诉”和“全投入”,这是如何实现的?王秋林认为,这和“一个鸡蛋的故事”分不开。
1937年,从王家畈走出的商人王职夫在这里建造起当时算得上一流的学堂。为了让学堂造福村民,王职夫让全村人一家出一个鸡蛋,含义是“这个学堂人人有份,不是我一个人的,这是大家公共的财产”。从这之后,学堂办得有声有色。建成后的66年间,王家畈学堂一直坚持乡村办学,用文化浸润了一代又一代王家畈儿女。直到2003年,才因“撤点并校”而停办。
当下,重现学堂风采,推动村湾建设成为王家畈共同缔造工作的重点。“一个鸡蛋的故事,不就是最开始的‘共同缔造’吗?”王秋林说,以“鸡蛋”为切入口,通过屋场会,这里确定了“村出资金、群众出工”的工作模式,每户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地都要出5个工,不在家的可以花钱请人。
“以前我们祖辈用一个鸡蛋上学堂、学知识,现在轮到我们后人出钱出力改变家乡!”老村支书王仁安告诉记者,该村成立了王家畈理事会,全面负责共同缔造工作。
村民们纷纷拿出泥工、木工、油漆工、电焊工等绝活,自发投工投劳,因地制宜将村湾老民居整修一新,打造出“一步一景”的古村风貌。如今,村湾一期建设已出工400余人次,动作快、成效好,成为全镇的标杆。
一山古桂成“森林公园”
“在一次关于‘建设中国桂花城’的全区中心组学习会上,我被区委书记顾兴旺点名回答如何保护和利用好高赛古桂林,当时我思路较窄,以为搞好村湾卫生,尽力保护古桂林就可以了,没有想到去开发利用古桂林,实现农旅融合。”采访中,高赛村党支部书记王秋林憨厚地说起亲身经历。
学习过后,王秋林打开了思路,请来湖北科技学院彭劲教授专业团队来规划设计,争取上级支持打造古桂林,装点美丽村湾。
在马桥镇高赛村,桂花花瓣的艺术字、桂花形状的鱼池、“有风香十里,无风十里香”的彩绘墙、镶嵌桂花石雕的古建筑不时映入眼帘。为何当地对桂花如此钟爱?王秋林向记者介绍了高赛村与桂花的渊源:高赛村9组李家畈内有一片100余亩的天然古桂林,内有百年以上树龄古桂花树123株,70年以上桂花树99株,不仅如此,村内还发现有十余处木雕、石雕建筑含有桂花元素。
在王秋林的带领下,大家穿过古民居,越过荷塘田野,约摸一里路就进入一片古桂林中,微风徐来,俨然进入森林公园。其中一株280年树龄的古桂吸引了大家注意:树形姣好,如撑天的绿伞遮天蔽日。树兜上60公分处空心部分已被填实,涂上了防虫和防腐剂。
如今,咸安区林业部门已对这山百年古桂挂牌进行保护,对部分生虫的古树进行了专业救治。今年7月中旬,村里召开屋场会提出打造古桂林的规划后,村民纷纷主动配合,进行杂树荒草清理等基础工作。
“我们将以‘一村一品,一步一景’为目标,尽快让古桂林产生旅游价值,打造中国桂花历史文化名村。”王秋林说。
一个村湾成“打卡胜地”
漫步马桥镇高赛村,屋舍外墙上的各式彩色墙绘引人注目。
在王家畈,两名绘画师正在墙体定位、勾线、调色、上色,在他们的妙笔勾勒下,一幅幅精致的绘画与墙体巧妙融合,单调的墙面瞬间“活”了起来。
“这些墙绘是结合高赛村环境特色、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特色来绘图设计的,主要突出我们村的桂花文化,营造美丽乡村景观。”王秋林介绍,百余幅彩绘墙画好后,成为村里的一大特色,吸引不少网友前来打卡。
今年以来,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彭劲带领其团队,围绕高赛村特点“量身定制”了《高赛文旅生态农业观光规划设计方案》,从屋场墙绘怎么画到王家畈学堂如何布展,从一张“蓝图”到实景“画卷”,令高赛村面貌焕然一新。
“美丽高赛,生态淦河,古建王畈。王家畈学堂作为鄂东南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建筑,折射出鄂南乡村近代教育的发展史,其与武汉大学有着一脉相承的文脉渊源,还与桂花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因素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团队。”彭劲介绍,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完善项目周边配套设施的同时,充分立足王家畈学堂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淦河“百里画廊”重要点位。
“自家院墙有这么美的画,出门心情都舒畅多了。”王家畈村民谢兰香乐呵呵地说,现在大家都自觉打扫卫生,暗地里较劲比着整洁呢。
环境美了,村民建设家园的主人翁意识更强了,纷纷主动配合改造,自觉参与村湾治理,另一方面,回乡的村民也增多了。
高赛河边临河而居的7组村民王怡安,看到村湾越建越美,休闲打卡游客越来越多,就把自家3层楼房装修开起了“王畈人家”农家乐,利用村民自产的富硒米及瓜果蔬菜招待客人,一天平均4至10桌客人,日平均收入3000多元。
如今,高赛村“一户一风景、一处一特色”的美丽乡村环境正在变现,一条集游玩、赏景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渐渐“出圈”,成为留住乡愁的网红打卡地。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配合彭劲教授团队,在保护好古迹的同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王家畈学堂文化精神,推广咸宁桂花文化,并通过‘村社合一’模式,将种养殖、文旅、餐饮民宿统筹规划,盘活全村资源,打造中国桂花城样板村落。”憧憬未来,王秋林信心满怀。
(特约记者:胡剑芳 通讯员:李星 方娇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