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大幕乡西山下村位于大幕山东南部,该村毗邻乡政府所在地,距107国道和京广线25公里,距咸安城区37公里,市级公路肖星线和横常线在此交汇,交通优势明显。该村辖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49户3438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035人,是全乡有名的外出务工大村,也是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村之一。
近年来,西山下村为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缔造幸福生活、构建防返贫监测帮扶长效机制,奏响了乡村振兴“四步曲”。2022年,全村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万元,同比增长14.5%,高出全区平均水平。
(相关资料图)
产业融合发展奏响“致富曲”
11月26日,初冬暖阳中,笔者走进了大幕乡西山下村,放眼望去,这里一年四季生机焕发,村湾四周被茶园、林木、河流、高山所包围着,村内树木青翠,灰墙黛瓦,新旧房屋错落有致,宛如一幅隐蔽、静谧的水墨丹青的山水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山下村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强村富民之路,深入践行“两山论”,发展绿色农业,打造集休闲、观赏、采摘、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远眺西山下村,近千亩的西山茶园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铺陈在蓝天下,茶园中多条垄埂连绵起伏,十几名村民正在茶园忙着采摘茶叶。
几年前村里没有西山茶园,也没有其他产业,除了老人留守在家,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空心化严重。如何让西山下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沉寂的小山村焕发活力?村党支部通过反复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决定把种植茶叶作为村里的特色产业来发展。2015年,在大幕乡政府和区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村民集约流转出来的1000亩土地,租给区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经营茶叶。西山茶园的建成,为村民常年就近务工和零散用工提供了便利。
“家里有6亩包给村里了,每年租金就能挣2000多元;还有几亩田地种植水稻和油茶,收入有1万多元;儿媳在外面打工,我再去茶园做点事,这样一年下来的纯收入就有5万多元了。”该村十五组脱贫户周亨炎如是说。在西山下村,像他家一样将土地流转出去,又在合作社打工挣钱的村民有近100人收入共80余万元。
为拓展茶园产业链,2021年3月,在区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扶持下,一个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投资700余万元的绿茶、红茶、黑茶4条自动化生产线的制茶扶贫车间竣工投产。可年产2万余斤优质成品茶,年销售额可达600万元以上,采摘收入每年超过200万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万余元。
如何在“山水画”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村两委紧跟大幕乡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将西山下村静谧的气质植入田园居住、文创艺术、观光体验等新业态,打造了集艺术创作、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艺术写生基地,并分别与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15所高校签订“湖北高校艺术写生创作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写生基地配有食堂、宿舍、超市及洗衣房,可容纳300多名师生就餐入住。同时,写生基地与25户农户达成租房协议,并对第一批16家农户房屋进行装修设计成为民宿,水电气网和各种现代化设施配套齐全,大学生或游客可随时拎包入住。
依托艺术写生基地,西山下村不仅拉动了消费增加了收入,还一“画”成名,“美”誉四方,人气大涨。去年以来,西山下艺术写生基地先后迎来了湖北科技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等10余所高校3000余名师生和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创收20余万元。
站在西山下艺术写生基地研学馆施工现场,西山下村党支部书记胡柏红指着一望无际的茶园说:“这几年,我们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和创业就业,全村已培育形成了茶园及制茶车间、光伏发电、艺术写生基地及民宿和电商中心等四大产业。2022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了2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奏响“幸福曲”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进村入湾,直通农家;一栋栋新建的易地搬迁安置房依山傍水,环境如画;一股股清澈的山泉引入农户,可口甘甜;一个个富民的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日益壮大……如今,走进大幕乡西山下村,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目不暇接,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绽放着收获的喜悦。
西山下村驻村第一书记周玉章说:“去年以来,我们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产业链条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乡村治理,动员村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同绘就西山下村美丽富裕新画卷。”
近年来,西山下村紧紧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做活“山水”文章,让青山绿水相映成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打造“花在湾中开、水在村中流、人在画中游”的美丽西山下印象。
该村共投入项目资金600多万元,拓宽硬化杨叶公路4.7公里,通组道路4公里;整修防洪堤2.5公里、山塘水库2座、灌溉水渠7公里、排污沟3.6公里、厕改138户;修建了风雨亭、文化广场、停车场4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栽树320余棵、种植花草30多种,绿化美化覆盖面积达86%以上。
今年5月,村党支部又组织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村湾环境整治行动,共清理10余处存量垃圾5吨,整治乱堆乱放30处,疏通沟渠河道5公里,清除道路两旁杂草3.2公里,关闭家庭畜禽养殖点26家,整治露天小型加工厂2处,村湾人居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村内村外多年积存的垃圾得到清除,乱堆乱放情况得到整治,水沟池塘得到清理,村庄绿化亮美化得到提升。
在外工作回家的村民普遍反映,湾子变干净了、乡村更美了。田铺村湾一位在武汉工作退休回家的胡春科老人感慨地说:“我几年没回家,村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几乎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集聚到村湾文化广场,打球、唱歌、跳舞、拍抖音……晚风徐来,暗香浮动,彤红的晚霞里,整个乡村被欢乐祥和包围着,平和而自然。
缔造美好生活奏响“和谐曲”
今年以来,西山下村始终坚持群众的事由群众商量,群众的事由群众共同解决,依托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屋场会、村湾夜话等形式,广开言路、问计于民,让决策更有灵气,工作更有人气。
八组胡家街老街石板路全长470多米,建于明朝中期到现在有600多年的历史。青石板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经过无数车轮的碾压和脚步的踩踏,现逐渐风化。
为了留住乡愁,建设美丽村湾,今年初,西山下村决定对胡家街老街进行改造,在区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支持下,落实专项资金20万元。
然而,老街改造按照工程发包初步预算需要建设资金40多万元。面对这么大的资金缺口,老街要不要改?由谁来改?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八组群众等40余人围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面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争先恐后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屋场会改变了以往灌输式开会模式,村干部从讲述者变成了贴心人,村民从倾听者变为参与者。”八组村民胡船桨如是说。
在胡家街美丽村湾如火如荼建设中,村湾里开着小挖机翻石板的是胡老三的儿子,水沟里搬石头的是胡柏林一家人,还有运转石板的、清理垃圾的等等都是胡家街的“家人们”。驻村工作队也为胡家街老街改造及时送来水泥20吨,解决了燃眉之急。
据悉,今年以来,西山下村通过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美丽村湾建设,先后对章堡儿、里头棚、胡师、赤岩口等地村湾进行了改造、整治和美化,群众自发投工投劳300余个,捐资2万余元。
“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就是要把群众发动起来 让群众心甘情愿地参与进来,让群众尝到共谋共建共享的甜头,才会有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的劲头。”西山下村支书胡柏红这样说道。
防止返贫监测奏响“长效曲”
2021年,对于西山下村二组村民贺怡生家来说,生活跌宕起伏。去年11月,贺怡生不幸突发脑溢血且术后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尽管通过国家医保政策解决了他住院的大部分治疗费用,但出院后的他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增收成了问题。驻村工作队得知后,一边积极为他争取到救助资金4000余元,一边立即逐级上报,经综合分析研判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很快为其申请了低保救助金,还为他家落实了一人的公益性岗位,使贺怡生家的致贫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贺怡生逢人就说:“有了政府的帮扶措施,我们家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今年以来,西山下村坚持把防止返贫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要位置,将全村人口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建立由乡驻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三包一”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并实现了工作常态化。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主动为派出单位区公安局领导当好参谋,结合公安机关职能,及时起草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派出所、交警、刑侦、指挥中心等部门筛查预警信息分工,要求相关警种及时反馈因交通事故或刑事案件造成家庭主要成员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户信息。真正做到了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通讯员:周玉章 编辑:董盈 责编:钱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