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媒报道,约三成韩国大学生“高学历低就业”,即每3名大学毕业生中,就有1人学历超过他们现任工作岗位需求。这种在工作中高能低就的情况被称为“不充分就业”。近日韩国央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不充分就业”现象从2000年开始引起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凸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韩国社会推崇“过度教育”,受此影响,高学历人才数量不断攀升,已经超过了对等学历需求的岗位数。

不充分就业者在工作1年后,跳槽到“适当岗位”的转换率仅为4.6%。由此看来,第一份不充分就业岗位无法成为“跳板”。不仅如此,与适当就业的毕业生相比,从事服务、销售行业的不充分就业者薪酬水平低36%。

学历和岗位错配率为30% 大学毕业生数量过剩

韩国央行23日发布的《不充分就业现况和特点》报告(以下称“报告”)显示,2000年,“不充分就业”人数占比为22-23%,之后持续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不充分就业”人数增幅越来越大,今年9月份占比已高达30.5%。“不充分就业”的增幅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给不均衡,高学历岗位无法满足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

2000-2018年,韩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平均每年增加4.3%,而对等岗位仅增加2.8%。报告显示,与大学生学历对等的岗位有管理者、专家以及白领职员,“不充分就业岗位”则包括服务、技能、农林渔等行业。

报告指出,学历与岗位匹配失衡的“罪魁祸首”是“过度教育”。韩国大学升学率为70%,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名首位。但问题是,高学历岗位数量有限,大学生只能降低要求就业,或者干脆放弃就业。高学历无业游民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理工生也不再吃香!

依据经济循环理论分析,当失业率上升时,不充分就业率随之增加。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以及失业率上升的2014年和2015年,这三年的“不充分就业率”均大幅增加。

报告指出,男性群体不充分就业比例高,另外还有青壮年层,因为好多人退休后还会重新再找新工作。高龄化也与不充分就业率成正比。

报告显示,自然科学系毕业生“不充分就业”占比最高,为30.6%。其次是艺术体育系、人文社会系、理工系,分别为29.6%、27.7%、27.0%,师范系和医学系的占比较低,分别为10.0%、6.6%。韩国央行相关人士称,“通常大家认为,理工系毕业生要比人文系更好就业,但是从目前数据来看,几乎没有差异”,“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因为人文系女生比较多,非经济活动人数比不充分就业的还要多”。

不充分就业岗位绝不是下一个好饭碗的“跳板”

85.6%的不充分就业者在工作1年后,依旧无法找到更好的岗位。只有4.6%的人在工作1年后成功转换适当工作,工作2年及3年后的转换率为8.0%、11%。这意味着一旦降低要求就业,大多数人将无法找到更好的工作,会陷入胶着状态。也就是说,不充分就业岗位绝不是下一份好饭碗的跳板。

报告显示,不充分就业者的平均月收入为17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659元),比适当就业者(284万韩元)工资低出38%。即便刨除过去有过适当就业经历的不充分就业人数,两者工资也相差36%。也就是说一旦选择不充分就业,学历就不能成为谈薪水的筹码。

报告分析,目前韩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双重结构问题,“岗位晋升阶梯”无法正常运作,薪资待遇也在拉开距离,因此促使年轻人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更加谨慎。韩国央行相关人士称,“大家普遍认为,第一次找工作时,一旦无法找到好工作,以后就更难找到。因此就先不工作,去提升自身履历,然而这就更加深了‘过度教育’,并形成恶性循环”。

报告指出,不充分就业人数的增加会导致人力资源利用率低下和生产率下滑。韩国央行建议,应为求职者提供并加强职业培训,有必要的话政府应该制定措施改善“过度教育”问题。此外还需要改善劳动力市场制度,提高劳动力流动性。(编译:申玉环 审稿:吴三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