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贝
近日,国内银行相继披露2023年上半年财务报告。
零点财经观察到,作为国内最年轻的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营收净利持续下滑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营业收入130.83亿元,同比下降3.0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99亿元,同比下降6.91%。
但其实,这已不是渤海银行营收数据首次下滑。数据显示,近两年以来,该行经营业绩一直处于下行状态。
具体而言,其营收增速已从2019年的22.27%降至一季度的-9.35%;同期净利增速则从15.71%降至-29.23%。
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这家曾率先于恒丰银行和广发银行走进资本市场的银行究竟发生了什么?
资产增长乏力是原因之一。
截至6月末,渤海银行放贷款和垫款余额为9417.6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9.62亿元,降幅0.10%,这意味着,过去6个月,该行贷款余额缩水超9亿元。
从贷款数据来看,上半年,渤海银行虽贷款保持增长,但票据贴现、个人贷款规模均有所缩减,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较为明显。
2022年末,渤海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及个人经营性贷款分别为1796.2亿元、522.17亿元,2023年上半年该数据则分别减少至1711.7亿元453.7亿元。
贷款需求减弱,资产增长势必被影响。截至6月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为16905.58亿元,较上年末仅增长1.87%。
贷款规模减少,存款规模却在增加。财报显示,上半年,渤海银行吸收存款9244.38亿元,较上年末新增605.04亿元,增幅7%。
而在两端悬殊的差距下,其净息差进一步收窄,上半年该行净利息收益率1.21%,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银行的资产质量仍在下降。截至报告期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5.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4%,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而从细分来看,其个人不良贷款率已上升至2.46%,比上年末2.02%有所上升。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更是从2022年底的4.63%一路上涨至5.09%。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17年,渤海银行开始大举进军网贷业务,2018年,又发力收益率较高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
随后,据招股书披露,从2017-2019年,渤海银行第三方消费金融贷余额就从34亿元猛增至925亿元,3年增速高达近30倍,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多达20余家,蓦然成长为银行界的网贷巨头,而这似乎也为如今的畸高不良率埋下了伏笔。
02
屡收罚单,内控不足
财务表现逐渐失色,在口碑上,渤海银行更是没能给用户留下太多好印象。
截至目前,渤海银行已收到多张罚单。
今年2月,渤海银行先是在17日因违规发放商用房贷款等违法违规事实,导致总行被罚430万,分支机构被罚1230万元。
紧接着,24日,又因风险加权资产计算不准确、流动性风险指标计算不准确等13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860万元。
随后,3月13日,因涉及12项违法行为,渤海银行被央行被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06.98706万元,并处罚款1589.486898万元。
一同被罚的还有9位相关负责人,包括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信用卡事业部发卡授信审批经理、业务营运部总经理等,共计被罚款43万元。
3月28日,又因擅自划扣商品方预售监管资金,而受到湖南住建厅“处罚”,被其“拉黑”,并直接将其列为“风险企业。
也就是说,仅今年一季度,渤海银行因被罚而损失的资金就已高达4216.46万元。
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渤海银行至少收到9张罚单,合计罚款金额逾亿元,罚没金额在全国银行中排名第三。其中,仅2021年5月的一张罚单,金额便高达9720万元。
巨额的罚单既反映出渤海银行在业务上的漏洞,又暴露其内部管理的不足。
但其实,除因违规屡遭监管处罚,渤海银行还是客户投诉的“重点对象”。
据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公布的银行业消费投诉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银保监会处理股份制银行消费投诉3.04万件。
从增速来看,渤海银行投诉量环比增长居股份行之首,较上年同期相比,该行投诉量增长居前三。
从单位被投诉量来看,渤海银行平均每千万客户投诉量,以及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的环比增速也位居股份制银行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渤海银行进行了一场大换血。
7月18日,执掌渤海银行8年之久的李伏安因退休辞去董事长等职务,除此之外,据独角金融报道,渤海银行总行部门和地方分行之间正在进行人事换防。
其中,总行部门人事变动涉及风险管理、零售银行、公司银行、科技等多个条线,地方分行人事调整涉及北京、福州、沈阳、青岛、宁波等多家一级分行。
成立18年,渤海银行最高光的时刻无疑是在上市之时,但从近年来看,其成长速度显然不及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