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贝


(资料图片)

助贷业务将托起一家上市公司。

近日,靠开“电子发票”起家的百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望云)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于港股主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百望云首次递交招股书,2021年,该公司曾冲刺A股,但后因彼时A股审批流程等因素,于当年9月暂停了相关申请。

作为一家综合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百望云称专注于通过百望云平台提供财税数字化及数据驱动的智能解决方案。

这是两个未来可期的赛道。有数据显示,到2027年,中国财税相关交易数字化市场按收益计算将达到193亿元,中国面向小微企业融资交易相关的大数据分析市场收益将增加到153亿元。

但目前,百望云似乎并没有尝到市场的甜头,从过去三年来看,其起家业务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已近乎停滞,智能解决方案业务虽能挣到钱,却不足以支撑其实现盈利。

更为重要的是,眼下,智能解决方案(即助贷)在监管重视之下,还或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01

营业收入靠助贷拉升

百望云成立于2015年,主要为政府、企业及公共组织提供电子票据合规管理、智能财税管理、智能供应链协同、数字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目前,利用解决方案能力,百望云服务了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中远海运等众多大型企业集团,并为大量中型企业及超1700万免费企业用户提供云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客户涵盖金融保险、互联网、连锁零售、餐饮等多个行业。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目前,百望云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云财税相关交易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百望云的收入有两大块,分别是云化解决方案及本地部署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

从近3年来看,百望云的收入主要以云化解决方案为主,从2020年到2022年,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从64.3%增加至80.2%。

相比之下,本地部署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则从2020年的33.3%下降到了17.8%。

据招股书,百望云云化解决方案的收入来源于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数据驱动的智能解决方案,但近三年,其增长主要源于后者的数字精准营销服务和智能风控服务。

招股书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百望云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分别实现营收1.24亿元、1.57亿元和1.58亿元,其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从42.7%降至34.5%并进一步下降至30.1%。

反之,数据驱动的智能解决方案营收则分别为6297.2万元、1.79亿元和2.64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从21.6%逐步大幅提升至50.1%。

这也就是说,目前,助贷业务已成为百望云的重要收入来源。

然而,飞速增长的助贷业务也没能让百望云实现盈利,从2020年到2022年,百望云亏损净额分为3.89亿元、4.48亿元,1.5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0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4190万元、1670万元及703万元。

对于亏损的原因,百望云将其归结于在数字精准营销服务过程中向营销代理支付的巨额转介费。

据招股书,截至2022年末,百望云数字精准营销服务约有500名营销代理,从2020年到2022年,其转介费支出分别为2449.3万元、6420.4万元以及1.54亿元,占总销售成本的比重分别为15.6%、27%以及49.3%。

转介费用的逐年攀升,直接影响毛利率的表现,2021年,百望云的毛利率为50.9%,但2022年已下降至33.5%。

营收依赖于助贷,但因此产生的高昂转介费又导致其连年亏损,营收与成本无法平衡成为百望云盈利路上最尴尬的鸡肋。

02

深得资本青睐,存资金流动风险

作为国内财税数字化领域的头部企业,百望云深受资本青睐。

自成立以来,百望云先后获得了阿里巴巴、深创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东方富海、红塔集团、大湾区投资、上海大众、复星投资等众多投资机构共计4轮超10亿元的战略投资。

目前,从股权上看,百望股份创办人陈杰为最大股东,持股27.1%,且控制了43.22%的投票权;阿里作为最大机构股东同时也是第二大股东,持股11.87%;复星国际持股5.31%,为第六大股东。

然而,尽管背靠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但百望云的资金情况也并不乐观。

根据招股书,百望云近三年的经营活动所用净现金及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均为负。

其中,经营活动所用净现金分别为-0.8亿元、-1.4亿元以及-0.64亿元,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则分别为-2.09亿元、-1.9亿元和-1.89亿元。

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上,更是从2020年末的2.73亿元增长至2021年末的5.05亿元。在2022年末,又大幅降至2.37亿元。

对于资金的窘境,百望云心如明镜,在可能存在的风险中,百望云称可能继续产生净亏损、净流动负债及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而这可能使公司面临流动资金风险。

在业务层面,百望云也面临诸多竞争。

鉴于中国财税交易数字化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其入局者也越来越多,成熟玩家则还有如博思软件,用友网络这样的上市企业。

其中,博思软件在财税布局已久,且有多项落地案例。用友网络更是在今年年初,联合高校、咨询机构等专业伙伴,重磅发布了23大行业税务解决方案,为不同行业的客户创造税务数智时代新价值。

另外,一直以来,财税数字化市场的入行门槛较高,对研发投入要求极高,2022年博思软件研发费用达3.46亿元,用友网络则更是高达17.54亿元。

相比之下,百望云近三年虽逐年提升了研发投入,已从2020年的1.1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44亿元,但与同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不过,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百望云也有令同行望其项背的地方。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收益计,百望股份于2022年在中国云端财税相关交易数字化市场排名第一。于2022年,通过云化解决方案,百望股份完成约7亿张发票处理请求,交易总额为人民币74.2万亿元,及开具约17亿张增值税发票,交易总额为人民币77.7万亿元,百望股份在中国财税相关交易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二。2022年,按收益计,百望股份在中国面向小微企业融资的交易相关大数据分析市场排名第二。

客户层面, 2020年、2021年及 2022年,百望股份中型市场客户的数量分别约为9,900名、12,500名及15,000名,其中,KA 客户分别为294 名、338名及 344名。且截至 2022年12 月31日,2020年前100大KA 客户中的80 名仍是百望股份客户。这也就是说百望云的客户黏性相对较高。

深耕行业8年,百望云服务了过万客户,赢得了市场份额,但问题也确实存在,财税业务逐年走低,现金流告急,核心数据不容乐观。

如此,即便已头顶诸多行业“第一”的称号,但要向市场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百望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