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镭射财经


(资料图)

「镭射财经」从多个信源了解到,金美信消费金融继增资受阻后,股东方国美可能退出。有接近金美信的消息人士称,金美信消费金融正在寻找新股东。

针对股权变动及后续增资事宜,「镭射财经」向金美信求证,金美信未直面回复,其称"我司相关信息均公示于官网,建议请以我司官网展示为准"。

此前,因股东方国美深陷债务危机,金美信消费金融的股权和增资调整备受市场关注。去年至今,金美信消费金融变动不断,国美方退出核心管理层,增资计划也未能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6月,银保监会厦门监管局同意金美信消费金融变更注册资本的申请,金美信消费金融通过现有股东以现金同比例增加注册资本方式,将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至10亿元。

增资后各股东持股情况为,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3.4亿元,出资比例34%;厦门金圆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3.3亿元,出资比例33%;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3.3亿元,出资比例33%。

2022年12月,厦门银保监局发布金美信消费金融行政许可事项注销决定书,由于金美信消费金融未在规定时间完成法定变更手续,核准的增资申请被注销。

有消金行业人士分析,一般消金公司增资未落地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股东中有私募,监管穿透私募资金来源,不让再增;其二股东出事或经营存在风险,监管要求退出。

彼时市场传闻,金美信消费金融增资未能落地,主要系股东方国美影响。该传闻未能得到证实,但国美旗下金融业务或受国美经营问题影响,也出现调整。

目前,国美信科已更名为盈美信科,旗下助贷平台国美易卡也更名为美易借钱。在业内人士看来,国美信科更名可能是基于去国美化的考量,母集团声誉受损,为了避免金融业务受影响,尤其是担心资金方波动,而剔除国美标签,更利于业务平稳发展。

立足整个持牌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国美出售消金股权不无可能。近年来,受监管政策及消金公司经营前景影响,已有不少民营资本退出消金公司投资,如苏宁、360等。

与增资同步,金美信消费金融的管理层也频繁变动。

年初,厦门银保监局核准陈俊斌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陈俊斌曾为金美信消费金融首席财务官。

本轮董事长更替距离上任董事长任职仅一年左右时间。2022年1月,监管核准了林晟的金美信消费金融董事长任职资格,林晟来自股东方厦门金圆。

从现任高管组成看,自国美周亚飞离任后,国美在金美信消费金融的话语权和管理权重下降。金美信总经理周忠德来自股东方中国信托商业银行,上任总经理李章伟同样由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委派。

管理层和股东方变动,也给公司重大战略落地带来阻碍。有从业者表示,金美信消费金融的增资事项早在2021年第一届股东大会时就审议通过,如今已换届成立第二届董事会,增资却未真正落地。

开业六年,金美信消费金融作为首家两岸合资的消费金融公司,体量虽然较小,但小而美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

财报显示,2018年-2020年,金美信营业收入分别为0.08亿元、1.15亿元、2.40亿元;净利润30万元、2559万元和5857万元。

2021年-2022年,金美信实现营业净收入3.12亿元、4.14亿元;净利润6929.86万元、7895.64万元;总资产45.63亿元、60.92亿元。

可以看到,金美信自开业以来营收利润和资产均稳步提升。但若想继续扩张,金美信需补充资本能力。截至2022年末,金美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仅5亿元,所有者权益7.22亿元,资本充足水平更多靠利润留存支撑。

目前,金美信线下业务正加速拓展新区域,从原有的福建、浙江、广东、江苏展业区域,拓展到山东、湖南、四川等区域。

金美信消费金融的业务主要由线上极速贷和线下大额生活贷两部分构成,其中极速贷主要由助贷和少部分自营线上业务构成,生活贷则为线下自营业务。

据了解,金美信生活贷业务采取直销团队展业的方式,面向全国扩张。生活贷业务由直销团队和合作渠道共同推广,主要面向八大行业、优质的白领客群。

产品结构方面,金美信生活贷贷款余额在10亿左右,极速贷贷款余额在40亿左右。助贷业务在金美信余额中占比在80%左右。

为了提升自营业务,金美信近两年逐步扩张线下市场,增设更多服务网点。有接近金美信消费金融的人士表示,金美信线下业务利润并不理想,直营展业成本较高,后期可能往远程管理、渠道和代理模式转换。

今年上半年,「镭射财经」了解到,金美信消费金融已经布局房抵业务,其房抵贷产品美居贷在长沙市场先试先行。在展业模式上,金美信房抵业务就是采取了代理模式。

金美信扩张野心犹存,但如果继续大规模增加表内自营投放,必然要补充资本,而国美又是其在增资扩股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坎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