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硬科技成为培育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但众所周知,机会总是在风险中孕育,硬科技投资风险大、周期长,因此更需要资本的“耐心”。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打造健康有效的硬科技投资⽣态圈?又该如何应对早期投资中存在的巨大不确定性?

5月28日,中关村论坛-硬科技投资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FOFWEEKLY创始合伙⼈&CEO、杉域资本合伙⼈张予豪,梅花创投创始合伙⼈吴世春,源码资本合伙⼈吴健,腾⻜资本创始合伙⼈任溶,盛景⽹联联合创始⼈兼⾸席执⾏官刘燕,8HoursAhead执⾏合伙⼈杰克·沃特⾦等就多个话题展开讨论。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01
缺资⾦、缺场景、缺市场

所谓硬科技,通常是指那些能够助⼒、引导、催⽣、触发第四次产业⾰命的科技,主要集中在数智、健康、碳中和三⼤领域。

会上,多位人士也直言,不少科技企业会掉入“死亡之谷”,主要因为在早期的科技研发当中,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院校都是国家级的投入,但伴随着项目的成熟,投入也将越来越少,最后无疑迈向市场化的进程。那这个时候是否接得住市场?一旦接住,就迈过“死亡之谷”,如果没有接住,也就掉入了“死亡之谷”。

往往,硬科技创业公司从0到1,被认为是最差钱的阶段,然而挑战并不仅于此,业内认为,当今硬科技⾛向产业化的堵点中,除了早期孵化阶段缺资⾦外,还缺场景、缺市场。在全球新⼀轮科技⾰命和变局中,如何打通从硬科技到经济之间的通路,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更是⽣存问题。

正如吴世春会上“一针见血”地说到,早期投资硬科技,需要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还需要帮其找到第一个订单,帮他补齐团队的人才,帮他找好适合的产业落地氛围和环境,在他看来,这些能力都是一种产业链投资的能力,而并非单一的财务投资能力。

“确实是这样,”吴健进一步提到,硬科技很重要的是帮他拿到订单,尤其是标杆客户,但是又不能帮太多,帮太多把被投公司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度怎么把握?源码资本就一直探索在投后如何更好地去价值创造,怎么能更好地给硬科技企业去创造价值,其中仍有不少挑战。

任溶则称,硬科技投资实际面临两个投资失败的风险,一个是技术本质失败,没有哪个技术说能确定100%就一定成功;另外做硬科技投资本质上还是为了帮助科技人才创业创富,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企业创新的过程,其中风险是存在的。

“我们投硬科技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科技专家创业,但创富同样重要。”任溶谈到,腾飞资本投硬科技重点看两类人,一类是科技专家,另一类则是看是否匹配有比较好的商业人才。“因为科技专家往往不是商业人才,商业人才往往不是科技专家,硬科技产品在走向市场需求的过程当中,两类人才不可偏废。”

02
提高项目迈过“死亡谷”的能力

在硬科技早期投资中,本身也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又有何办法可以提高硬科技投资的有效性和确定性?

吴世春认为,做早期投资要提高成功率,一是一定要瞄准相对比较有市场规模的市场,每个领域潜在的市场规模至少应该有百亿级的市场规模。二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团队,包括技术领军人才,也是需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所以我们希望找到那种有快速学习能力、进化能力的技术型队伍,而不是闭门造车、故步自封的技术团队。为他们搭配好商业化能力、行业老炮、超级销售能力,这样整个团队就会比较完整,”他补充道。

刘燕会上则提到,首先是投资层面,目前盛景基金规模130个亿,有母基金和直投基金的双轮驱动,目前基金覆盖的上市公司是219家,硬科技投资超过50%,她指出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大对硬科技的投资。

第二则是服务层面,刘燕称,盛景不仅是个投资平台,同时也是科创服务平台,希望能汇聚顶流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的成功概率,助力更多的硬科技企业从IP到IPO,跨越“死亡之谷”。

具体怎么理解?盛景提出一套可能面对投早、投小、投硬、投绿的可以有机会去提高投资的成功概率的方法论,称之为“CIC产业孵化”,简单翻译就是“大企孵化”。

“我们觉得未来的创业可以抱团取暖,通过‘产业老炮’,带动产业场景、产业认知。”刘燕介绍,在研究了约200多家上市公司之后,发现很多科技企业的创新和二次曲线的增长可以有效进行结合,未来的科技产业化,也就意味着科技要进入到产业。她进一步提出“大手拉小手”,希望推动产业龙头和科技企业的合作,尽快让产业介入科技的进程当中,将会有机会去提高科技创新的成功概率。

任溶同样称,“硬科技项目实际上就是抓住你自己熟悉的行业去做研究,研究好了以后,像蚕吃桑叶一样,把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全部吃透,吃透了一个一个去投,也就是‘葡萄效应’,投了一个再投一个,这样即便有个别项目可能在它的环节‘不行’了,但也没关系,毕竟商业上正常的上下游,或者横向、纵向的一体化仍能正常运行,我们现在硬科技这个领域也是可以实现的”。

03
多领域还有巨大潜力

硬科技投资正当其时。谈及各方看好的投资领域,多位人士也谈及了各自观点。

吴世春总结为“新半军数智航生”,即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军工、大数据、智能制造、商业航天、生物科技,这些领域在他看来将有多点的机会和一些结构性的行情。

“而且是一轮又一轮的周期迭代。我们希望投到一个完整的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团队,这其中至少有三根支柱,一是科技领军人才,二是行业老炮儿,三是超级销售,这样构成一个组合,才能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成功率,提高项目落地的能力,提高项目迈过‘死亡谷’的这种能力。”吴世春说道。

整体来说,在当前这样一个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时代,私募股权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FOFWEEKLY数据报告,先进制造投融资的数据排在各领域的首位。

从融资额来看,2020-2022年融资总额增长迅速,一二级市场超过万亿资金,一级市场也超过2000亿。“这说明我们市场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当前国产替代、研发、创新等还有一定的艰难的课题要攻克,也希望随着政策、市场的不断引导和推动,会有更多的耐心,长期的资本可以流入到硬科技这个领域,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当中来。”张予豪说道。

文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