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为资深现金贷公司,谋求转型的量化派,并未能在继维信金科、51信用卡、百融、360数科之后成功赴港上市。
近日,禾金财经获悉,于2022年6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量化派,上市状态已经变更为失效。这意味着,在错过2017-2018年互金上市热潮后,重启本次IPO进程的量化派再度闯关失败,若要继续上市,需重新递交最新的财务数据。作为互金行业头部平台,早在2017年初,量化派就已完成多轮融资。冲击上市前,量化派2022年初注册成立了北京喜推,北京喜推可以算是量化派香港上市主体的镜像公司,重要大股东分别为阳光保险、郭广昌的复星锐正资本和高榕资本,其他知名股东还有宜信唐宁的华创资本和StarVC等。上述股东正是在2017年及以前进入,随即2017年量化派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并于2017年年底暂停上市计划。在量化派提出申请至暂停上市之后,一系列互金平台如和信贷、信而富、点牛金融、品钛、微贷网也都上市成功了。对比之下,彼时的量化派,不论是拳头产品信用钱包的体量,还是其股东背景的实力都不逊色。禾金财经分析,决定暂停上市或因股东对赴美上市互金平台的估值低于预期,亦或财务人员的能力问题。虽然现在来看,17、18年的估值已经是赴美互金公司的顶峰了。戏剧的是,上述成功赴美上市的平台纷纷暴雷或关联公司出现问题,而暂停上市的量化派却平稳运营至今。招股书中,量化派定位为场景化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进行“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交易赋能”。赋能场景包括信用钱包、羊小咩、以及公司的本地生态圈。招股书中提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量化派于2021年在中国场景化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八,在按效果付费场景化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虽然避开了金融属性,但量化派的收入主要来自金融类客户,其收入结构更像一家数字金融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量化派总收入分别为3.71亿元、1.97亿元和3.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6264.8万、2233.4万和 5400.6万元。2019年-2020年,量化派向金融机构导流用户分别约65.5万及39.3万名;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为94.2%、93.5%,且均是金融类公司。另一方面,2020年9月推出场景金融平台羊小咩,导致2021年数字化交易赋能业务由125.9万元增至8146.2万元,同时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也降至74%,而这五家大客户依然全部为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