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量不断攀高。
近日,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为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而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同一时期的日本汽车出口量为202万辆,同比增长17%。中国半年度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今年一季度,中国在汽车季度出口量上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资料图片)
俄罗斯和欧洲市场走强
根据中国汽车出口的具体数据,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便是自主品牌的传统燃油车销量在俄罗斯市场大增;另一个便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不断走强。
自俄乌冲突后,很多外资车企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主流跨国车企如本田、大众、宝马、奔驰、福特、通用等车企都已宣布暂停向俄罗斯出口汽车,而此前一直深耕俄罗斯市场的雷诺更是抛售了在俄所有资产。中国车企正好填补了俄罗斯汽车市场在外资退出后的部分空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数量超37万辆,大幅增长622%,俄罗斯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目的地国家。
另外,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俄罗斯新车销量的比重高达49%,占据了俄罗斯市场的近“半壁江山”,而2022年6月的这一数据仅为22%;从具体车企来看,奇瑞在俄新车销量同比增加3.4倍,仅次于俄罗斯本土汽车品牌拉达,在俄罗斯新车市场中的份额为12.2%;哈弗销量同比增加了4.2倍,市场份额达到10%;吉利销量增加3.2倍,市场份额为8.4%。
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俄罗斯累计进口了22.72万辆新车,同比增加2.2倍,其中有75.7%的进口新车来自中国。
除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突出外,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提升所带来的出口增量也是我国汽车出口走强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80万辆,同比增长105%,占总汽车出口量的比重增至3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113%,增速超过了汽车出口整体水平(76.9%)。
崔东树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目的地为西欧和东南亚市场,近两年西欧和南欧的比利时、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英国等成为了出口亮点,而今年中国对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出口也在走强。
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到欧洲国家比利时、英国的汽车数量均超10万辆,另外,出口到西班牙的汽车超7万辆,意大利为近5万辆。
Euro NCAP秘书长Michiel van Ratingen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欧洲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存在一定的偏负面的固有印象,但近十年来,中国汽车已经展现出了非常强的安全力和产品力,这种固有印象正在逐渐被打破。
根据毕马威中国发布的《中国新能源车筑梦欧洲》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的出口量占汽车总出口量的份额从2017年的19%,提升至2022年的36%。
出海成车企“破卷良药”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内车市大背景下,广阔的海外市场无疑也成为了越来越多车企的“破卷良药”。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相比国内缓慢复苏的汽车市场,出口市场的表现无疑更强,这也让车企看到了“外卷”的历史性机遇。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上半年整车出口量排名前十的车企包括上汽集团、奇瑞、特斯拉、长安、长城、吉利、东风、江淮汽车、比亚迪、北汽。其中,上汽集团出口量达48.3万辆,稳居第一;而奇瑞出口量39.4万辆,排在第二,出口量占其汽车总销量的比重高达53%,这意味着奇瑞超一半的市场都在海外。
另外,长安、长城、吉利、东风上半年出口量也均突破了10万辆。
除带来新的销量增长机会之外,中国车企出口汽车的海外售价也往往比国内贵,如比亚迪唐在欧洲的售价(约50万元)几乎是国内的两倍;奇瑞瑞虎5X在国内售价约7万元,但在俄罗斯市场的售价却超18万元。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受益于此,奇瑞在海外市场的利润率明显高于国内。江淮汽车也曾发布公告称,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亏损7.1亿元增至盈利1.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这主要是受益于其出口业务,上半年江淮汽车累计出口销量超8.9万辆,同比增长83%。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在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海外市场现在确实存在市场窗口期。以欧洲市场为例,其增长速度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会非常快速地爬坡,因为欧洲本土车企在未来两到三年能够发布的产品数量相对有限,所以可能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
不过,崔东树也提示,未来中国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在技术方面做到有效地提升,确保自己的产品技术和安全达到欧洲标准。与此同时,车企也要在海外建立良好的使用环境,在充电设施、售后维护等方面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防止出现前期出口发展中国家的服务烂尾、打游击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