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收藏热潮的不断升温,中国古玉收藏市场近年来持续火爆。据悉,目前中国古玉收藏市场主要目前集中在一线城市,同时还涉及到全国各地的艺术品拍卖行、零售商及文玩电商等相关领域。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古玉收藏爱好者人数不下百万,市场交易规模超过100亿元,且每年持续增长。


【资料图】

在快速发展的古玉收藏市场背后,优秀的鉴定人才成为行业的稀缺资源,和各大平台的争夺目标,而张良沛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张良沛因艺术品收藏入选“苏州市稀缺人才”工程,这让张良沛在自己深耕已久的行业里有了更多话语权。

深谙古玉鉴定“门道”

张良沛从事艺术品收藏工作始于2004年,最为擅长的是高古玉的收藏和鉴定。每当她拿到一件藏品时,都会先结合玉器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判断。

“对于中国人来说,玉是高层次文化的载体,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古代的玉器蕴藏着及其丰富的政治、礼仪、商贸、宗教、审美追求、精神寄托等内涵。”张良沛表示,除了判断玉器的质地,还需判断其工艺,再判断藏品的年代。而年代确定后,才真正到了预估市场价值的环节。她指出,不同的收藏者对藏品的期待不同,有人期待藏品的文化属性,有人期待藏品的价值属性。“因为每个年代的产品都具有不同的工艺和文化特质,因此判断藏品的价值,以工艺和文化特质为主要分析点。因此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于藏品鉴定者至关重要。”

按照中国传统的玉器收藏文化,中国的玉器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而张良沛则更专注第一阶段史前时代至汉代时期。“此阶段又被行业内称作‘高古玉时期’,这一阶段的玉器以通灵神玉和礼器之玉闻名,也是中国玉器收藏的主要领域。”她表示,玉器的收藏在行业里是有清晰脉络的,最早是史前、商周时期,及至汉代时期,玉的价值都比较高。从隋唐时代开始,玉器就逐渐走下神坛,价值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朝向功用性发展,同时也反应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收藏界管隋唐到元代这段时期的玉器被称作‘中古玉’,从明清到民国时期的玉器被称‘作近代古玉’。”

张良沛认为,“高古玉”的鉴定是整个玉器行业收藏鉴定的精髓。该时期的玉器一般都有祭祀或者狩猎等图案或花纹出现,又因为当年的交通不发达,所以一般以青白玉为主,很难见到其他玉石。因此在鉴定时,不但要看玉器的沁色,还需要更多的早期玉石知识,哪怕是后期有仿造工艺,但熟悉玉器的人也能一眼看出不同。另外,玉的沁色也是鉴定依据之一,沁色就像玉的一层皮肤,是会“呼吸”的。比如部落首领带着玉器狩猎时,有可能玉器粘上了动物的血,就会有红沁在玉石里面,就会形成人们常说的“火烧皮”。这样的玉器,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丰富的经验、对古玉的深刻理解及在高古玉鉴定方面的成绩,让张良沛被授予“苏州市稀缺人才工程”荣誉。

从国内名家到世界“古玉使者”

以张良沛的年纪,在一众“仙风道骨”、须发斑白的艺术家中,算是晚辈级别的。但她的眼光却俨然达到“前辈级别”。张良沛看来,做艺术品收藏的人,首先就要具备充足的艺术品收藏知识,这是判断艺术品的第一要素;其次,一定要有足够的见识。收藏多了,见识多了,学的知识多了,把心思投入得多了,自然就跟“这一行”建立了一种“磁场”。

2004年,张良沛去上海经营高古玉生意,这也成为张良沛职业生涯中最辛苦的一段时间。她每天行走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有时候还要去广州、三亚和厦门一带参加收藏艺术品市场的展览展示。也正是这也的精力,打开了张良沛的视野,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

2009年,张良沛在上海黄浦区创办了高古堂艺术品收藏中心,开始正式走上高古玉收藏鉴定的道路。同样是这一年,由于在行业内的突出成绩,张良沛获得了苏州市稀缺人才工程荣誉称号,并于2010年获得中国国家艺术品经营馆收藏艺术品鉴定师证书。

随着张良沛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对高古玉的收藏和鉴定也越来越得心应手。2017年,在朋友的引荐下,张良沛来到了澳大利亚并注册沁玉轩公司。张良沛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多元文化交流。作为在高古玉行业杰出的收藏家,河南电视台在澳大利亚举办的藏宝海选活动中,张良沛还作为嘉宾被媒体进行了重点报道。2018年,张良沛在当地的唐人街建立了澳大利亚高古堂,希望把高古玉文化推广到澳洲,被惠及全世界。

在国内的收藏界,人们都熟知这样一句话:中华多艺宝,藏于识者家。张良沛在高古玉行业深耕多年,深知其中的道理,她得意的藏品也已经超过几百件了。而经她手鉴定的高古玉,也已经达到上万件。这对于藏品本就不多的高古玉行业来说,数量非常惊人。

中国人对玉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想象,自古以来中国女子天生佩玉。随着对玉器的文化越来越了解,张良沛也逐渐展开了对玉的想象。在2021年,在一次偶然的玉器欣赏时,她突发灵感,手绘了一副“玉龙玦”,并申请了作品的著作权,获得行业内外的关注。

目前的张良沛目标是把高古玉的文化推广到全世界,让世界喜爱玉器的消费者能更了解高古玉、欣赏高古玉。      (郴江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