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秋种、秋管工作临近,为持续确保秋季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特通过走访调查、查询资料、探讨问题、提出建议。下面带来三秋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一是玉米籽粒田间机械收获品种少;穗收后晾晒场地缺乏,造成自然晾晒干燥困难;粮食烘干设备因使用秸秆、煤炭、燃油等原料,迫于环保压力限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应用,应用天然气、电力原料成本上升极高,且过速过热烘干容易造成品质下降、烘后水分不匀度易回潮霉烂现象发生;粮油加工环节损失浪费程度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是新型“药肥”销售乱象遍地横生。实际生产中的“简种、简管、简收”思想普遍:播种时的一次性“种肥药同播下地”、出苗后一次性多功能“套餐”除草剂的喷洒、收获时农机入地“玉米光穗入仓、秸秆粉碎铺地”。农药登记数据查询中有效登记信息缓释剂型农药12条、颗粒剂型农药867条,搭配化肥登记成分配比颗粒,混搭混装,组合无限。农药颗粒与肥料颗粒掺混参杂装配在一个包装内销售、宣传、施用,缺乏统一标准,甚至于产品内外包装上均没有产品标识,游离于农药与肥料之间,监管监测出现盲区,质量堪忧。

三是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少于理念。农村制作有机肥所需要的运输设备、沤制场地、操作人员、机械设施、撒施设备等严重缺失。替代表现在示范,行动表现在嘴上,难以让生活生产中产生的有机肥真正地施用到农田中去。

四是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近几年农村40岁以下,甚至部分地方50岁以下劳动力的都外出打工了,在家务农的基本都是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给农业增产增收造成较大影响。

五是农业保险参保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对保险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参保积极性不高,还有全部依赖政府化解风险的思想。大部分农户没有风险意识,只考虑到如果风调雨顺,交钱不划算,没有反过来考虑如果受灾,自己得到赔付的问题,参保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为此,建议:

一、稳定和提高粮食价格。农业投入产出比较低,对农业生产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措施扭转这种局面,要大力推广运用农业科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生产效益,让农民种田有利可图,从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务农,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二、加快玉米籽粒田间机械收获品种选育、推广、宣传力度,采用低茬口收获机械收获,秸秆可随收割同时进行打捆打包,畜牧饲料化或制作腐熟有机肥使用;玉米穗收后采用风冷烘干技术:保内在营养、成分、组织不变,保品质,保活性;协调环保管理部门,拓展燃料原料应用思路,降低烘干成本;降低粮油加工环节损失浪费:一次性进行分类别(硬质、粉质、强筋、弱筋等)、分层级(去破碎及变色籽粒、去灰土杂质、籽粒大小分开等)、按需要(原粮、饲料、化工等)的流水线机械加工贮藏,缩短、减少加工环节,同时督促修改并大力宣传《国家粮食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促进粮油加工业节粮减损的通知》(国粮展〔2014〕81号),让“节约”成为行业规矩、成为人人自觉行动、成为生活新常态。

三、鼓励加快土地流转,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建议国家加大土地流转大户的补贴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使土地种植向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主体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经营的规模效益。

四、贯彻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广泛宣传、认真贯彻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加大对种粮大户、示范区补贴,引导农业向规模种植、品质种植、高效种植方向发展。

五、相关行业主管机构联合标准化编制部门、“药肥”生产厂家代表,尽快制定统一标准,把农药标签应标注的内容和肥料标签应标注的内容分别标识在“药肥”产品包装的两个面上,让农药与肥料的成分、含量等均有据可查、可验,让违规产品的处理、处罚有章可循。

六、推广浙江、安徽农业农村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阳光房”腐熟制作有机肥经验,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更改设施设计,创新制作有机肥方式方法;利用人工智能,设计装卸、加工、拖运、撒施机械设备,减少人工投入;增加有机肥施用补贴力度,用农田有机质含量、有益微生物存量、土壤内与表昆虫存活种类及数量等为考量指标进行分级补贴,改良效果越好补贴资金越高,鼓励积极改良农田生态环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