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银理财成为正式发行养老理财产品的第十家机构,首款养老理财产品在北京、深圳、成都等十个试点地区开卖,3天销售规模就已突破10亿元。
今年以来,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建设再提速,多家机构发行的养老理财试点产品也受到市场热捧。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融覆盖面正在扩大,养老理财产品有望成为未来个人养老金的重要配置资产。
年轻人也加入“抢购”
自2021年12月工银理财等四家理财公司率先在深圳、武汉、成都和青岛四地发行养老理财产品“试水”后,今年3月1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至北京、沈阳、长春、上海、武汉等十地,试点机构也扩展至十家。也就是说,身份证签发机关为这十座城市的18岁以上市民均能购买养老理财产品。
记者近日走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近十家北京地区网点了解到,养老理财产品销售比较火热,不少产品在募集期内提前售罄,出现了客户“抢额度”的现象。
在位于东城区的一家银行网点,一位刚刚咨询完理财业务的刘阿姨向记者表示:“对比了一下其他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风险等级等,感觉还是养老理财更适合,回家和家人商量下再来买。”她说,老年人更愿意选择较低风险的产品,只希望有稳定收益就行,“反正钱放着也是放着。”
“发售前每天都有客户来咨询,老年人占了八成,发售首日我们网点有十多名客户前来咨询,平均认购金额在20万元左右。”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理财主管李容(化名)向记者透露,客户对养老理财的热情明显要高于其他产品。让她有些意外的是,除了“银发族”外,也有年轻人加入了养老理财的“抢购大军”。
稳健性特点受到投资者青睐
为何不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来购买养老理财产品?李容认为,这说明在市场波动下,投资者投资风险偏好下行,更加青睐整体风险较低、预期收益更高的养老理财。
持有某款已发行养老理财产品的“85后”赵女士就说,今年由于市场波动和利率下行,她购买的股票、基金的收益都不理想,理财经理向她推荐了这款养老理财产品,期限为5年,“目前看这款产品还在浮盈状态。”
记者查询中国理财网获悉,目前发行的几十款养老理财产品,一般起购门槛低、封闭期限较长、业绩比较基准较高、风险等级偏中低风险,而且不收取认购费和申购费,管理费、托管费和赎回费也均采取低费率模式。
最被投资者关心的收益方面,多数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集中在年化5%至8%之间。多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目前各养老理财产品的收益仍在观察期,部分产品收益尚未达到预期。养老理财产品也有短暂“破净”的时候,自2021年12月试点启动以来,多款产品曾出现净值跌破1的情况。
记者多方咨询后获悉,养老理财是政策鼓励的产品,相比其他净值型产品具有长期性、稳健性、普惠性的特点,会“更有保障”。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养老理财产品并不承诺保本保收益,同时,明显的长期性特征并不适合需要流动资金的年轻投资者群体。
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养老理财的热度能否持续下去?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判断,养老理财产品将成为未来个人养老金的重要配置资产,有望成为市场上长期资金配置的重要品种。
养老理财受热捧的深层背景,是以个人为主导的养老第三支柱地位逐渐凸显。与我国老龄化趋势相对应的是,我国养老金三大支柱发展不均衡,过度依赖由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养老金体系压力和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加剧。今年以来,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建设再提速,包括养老理财试点扩容等标志性事件频出,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融覆盖面正在扩大,产品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曾在今年7月公开表示,下一步将在充分总结评估基础上,研究适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据业内预计,随着试点机构和试点地区的扩容,养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还将持续增长。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建议,金融机构接下来还可以加快开展和不断优化养老储蓄、养老保险、养老基金、养老信托等与养老理财产品形成补充,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养老金融产品选择,在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本报记者 潘福达 实习生 赵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