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阳谋,它是和阴谋相对的,阴谋是见不得光的,阴谋诡计这个词往往出现在一些奸佞小人陷害忠良的时候。很多阴谋并不高明,如果被识破就毫无用处。而阳谋则不同,他最大的特点是:所有人都知道是个坑,但还必须跳下去,这才是阳谋的高明之处。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号称“天下第一阳谋”的推恩令,和推恩令的始作俑者主父偃的一生。
主父偃,既特立独行,又恃才傲物,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比较特,不合群,因此很多人都不待见他,主父偃想入仕求名却处处碰壁。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相关资料图)
主父偃是齐国人,不仅灵通纵横之术,对于易经和春秋也很有研究,对于诸子百家的学说也都有所涉猎。按道理说,主父偃这么大的学问,应该会有很好的前程,但是他性格中的尖酸刻薄不能容人,令其曲高和寡。
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於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齐国的圈子,主父偃融不进去,没有人看重他,不仅如此,大家还联合起来排挤主父偃,让他在齐地待不下去。
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家里很贫穷,又没地方去借钱,可见家里人也看不上他,认为他不过是个眼高手低的废物。主父偃只好四处游历,希望能够在其他诸侯国获得机会,但诸侯国也没有人看重他,于是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窘迫。
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怎么办?主父偃决定进京碰碰运气,诸侯们都是些胸无大志的酒腩饭袋!主父偃找到了大将军卫青,通过自己的伶牙俐齿获得了卫青的信任。卫青是个爱才之人,他在汉武帝面前极力推荐主父偃,但汉武帝并没有听从,也不召见主父偃。
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身上带的盘缠马上就要用完,和他一起来的人都很讨厌他,没有人愿意借给他钱让他周转,主父偃只好孤注一掷,写了谏书直接提交给汉武帝。
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平津侯主父列传》
等待是如此的漫长,主父偃从上午一直等到了日落西山,终于等来了汉武帝的召见诏书,主父偃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的谏书里提到了九件事,其中八件事是关于律法的,一件事是关于讨伐匈奴的。
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多次被汉武帝召见,在短短的一年里,被连续提拔了四次官职,这个提拔的速度,可以说和火箭差不多了。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彊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对汉武帝说:“诸侯们各行其是逐渐做大,是对中央巨大的威胁,因此削藩势在必行,但是不能太激进,否则就会像晁错一样,酿成七王之乱的惨剧。我现在有一个办法,可以不动用一兵一卒,就可以实现削藩的目的!”看着汉武帝期待的目光,主父偃更加神采奕奕了,他缓缓的说:“过去,诸侯的爵位和封地,只有嫡长子才能够继承,其他儿子什么都拿不到,这样太不公平了。如今陛下可以颁布诏书,所有诸侯的子嗣,都可以有爵位和封地,这样一来诸侯国就会逐渐变小,慢慢的对中央就不构成威胁了,同时没有人会反对,您这样做他们还要感激您的恩德,何乐而不为呢?”主父偃充分利用了人性的自私和贪婪,表面上推恩,实际上削藩。汉武帝听了连连点头,主父偃这个办法实在是高出晁错太多。
但主父偃不是自己一个人创造了“推恩令”,他实际上吸取了晁错的教训,并把汉文帝刘恒把齐地一分为三的办法进一步发扬光大。诸吕之乱被平定后,为了奖赏有功之臣,汉文帝刘恒把齐国土地一分为三,让刘章和刘兴居也做了王,但同时把最大的诸侯国齐国分裂了,这个操作令主父偃受益匪浅。
又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上又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解决了诸侯的问题,下一步是实力雄厚的豪强,这些人该怎么安抚呢?主父偃提出把他们都迁徙到茂陵附近来居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他们拱卫京师,还可以就近监督他们,这个办法就叫不杀而除害!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除了“推恩令”和迁徙豪强到茂陵,主父偃在汉武帝立卫子夫为后和揭发燕王阴谋上也立下了大功。
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大臣们都害怕主父偃,因为这位老兄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他几句话就可以决定人的生死,于是很多人用重金贿赂主父偃,让他嘴下留德求个平安。这时有人提醒主父偃说:“你过于强横了,要懂得进退和收敛,否则会有横祸!”
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戹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主父偃冷哼了一声,他说:“我苦学了四十多年,不仅入仕求名的目的没有能够达成,还混得众叛亲离处处受制于人,这样的日子我再也不想过了!大丈夫如果不能够建功立业名动天下的话,那还不如被烹杀了的好。我年纪不小了,一定要把握住时机,否则就没有机会了!”主父偃当然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不归路,自己不过是汉武帝手中的一柄利剑,不过普天之下能够收拾我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汉武帝一人而已,这还不够骄傲的吗?!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