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初重庆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教师积极响应号召,主动作为,有的开启“主播”模式,云端陪伴学生成长;有的踏上抗疫之路,成为坚守“疫”线的“大白”。

渝北区人大代表,博雅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谢晓梅就是其中一员。

双重身份,外化于行的思想引领


【资料图】

渝北区人大代表,博雅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谢晓梅进行志愿服务

开箱、封箱,开管、封管,扫二维码、手写录入身份证信息……在渝北区康美街道社区的一个核酸采样现场,一群人忙忙碌碌,一群人耐心排队等候。谢晓梅正身穿防护服,佩戴着口罩,坚守在信息采集岗位上,挨个扫码登记小区居民的核酸检测信息。

“一句问候、一道眼神、一个动作,都要渗透服务于群众的真实与温暖。”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经验带来的积极影响就随即体现。温柔的语言习惯,亲切的问候,让群众倍感温暖;教育养成的细致、观察入微的习惯,能够让谢晓梅第一时间发现群众的需求……遇到未能出示二维码的独居老人,她耐心帮助;看见紧张不安的小朋友时,她温柔安慰……一连几小时的忙碌过后,她才发觉双腿已经酸痛麻木,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不禁感叹“医护人员真的很了不起”。

“我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谢晓梅说,疫情以来,博雅小学多名党员教师各自坚守抗疫志愿岗位: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单志权在高风险区全职参加核酸上门采集、物资搬运、门岗值守;党员教师张萌、朱思晓、刘妍在上好网课的同时,在居住地社区报到参与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工作;团员教师黄刚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负责接听居民来电、解答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参与核酸检测等工作。

博雅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单志权在抗疫一线博雅小学党员教师刘妍在做志愿服务

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作为教育的传播者、实践者和领导者,谢晓梅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作为渝北区人大代表,她走近群众,真实服务于群众;作为学校书记、校长,她更希望以身作则,鼓舞博雅教育人。

“我们的每个行为背后彰显的都是博雅人的精神特质。”在博雅,谢晓梅鼓励老师们做精神灿烂的博雅教师。“大爱育博、小美润雅”,挺身而出做志愿者,是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先锋”;而作为教育工作而言,在疫情之下,以一堂堂高品质线上教学回馈学生与家长,则是助力早日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的“教育担当”。

行为背后,高品质教学的共同目标

疫情居家学习期间,每晚七点半是一年级组语文老师的教研时刻,老师们通过总结探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从而优化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每日说课环节,老师们根据授课内容,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的说课,大到教学流程,小到教师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的语言表达方式、互动环节设置,均有细致讨论;

此外,每位教师精心备课,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重庆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两江新区智慧教育平台”重新整合课程资源,搭建课堂结构,针对线上教学特点进行课件制作、知识补充……

博雅教师每日教研,优化每一堂课直播课堂,助力博雅学子成长

这一系列切实举措的背后,凝聚着博雅教育人实现高品质教育的精神内核。停课不停学,谢晓梅认为,线上教学无论是在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还是课程组织上较常规课堂都有极大区别,基于此,学校要以“开展有温度的高质量线上教学”为行动目标,扎实推进课程教学,确保疫情防控与教育质量“双轨道”并向而行。

连日来,教师们坚持每日教研,以研促教,力争用有温度、有实效的博雅“双师课堂”服务每个孩子。直播课堂上,利用三级云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将名师课堂和老师讲解结合,既契合学生现有的认知习惯和需求,又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作业设计上,一年级数学组将学科知识与居家期间的相关生活场景相结合,设计“防疫知识园,同心战疫情”游园闯关活动,让同学们化身“计算小达人”“判断小高手”“选择小行家”等一起加入抗疫队伍……诸如此类,比比皆是。同时,每周学校还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收集家长反馈,动态调整、优化课程设计,最大程度实现教师“教而有学”、学生“学有所获”。

精心的作业批改,巩固学习实效

从课堂教学到磨课教研,高强度的工作经常持续到深夜,博雅教师们始终坚持每天和孩子们在云端相见;从教学流程,到突破教学重难点时的语言表达、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布置批改反馈作业,博雅教师们将每一个环节细致入微地研讨、精心设计。“小而聚大,广而求新,老师们就是以这些小的细节去回应高品质的线上教学服务。”谢晓梅说。

修身于博雅 求新于未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知道你是谁,你应该做什么。”作为党支部书记、校长,谢晓梅很骄傲,博雅教师正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时刻保持战时状态和战士姿态,全面贯彻疫情防控及教育教学相关要求,实现有温度、高品质的教学,共建博雅精神家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