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以美育心,以心尚美。经过双方前期精心筹备,4月8日,董继宁美术馆与湖北大学楚才学院共建大学生美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董继宁美术馆举行。
(资料图片)
湖北省美术院原院长董继宁和湖北大学楚才学院院长朱小梅共同为基地揭牌。随后,在美术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湖北大学楚才学院首批17名大学生参观了美术馆各个展厅,深入了解建馆历史,近距离感受山水画名家大师的艺术造诣。
董继宁美术馆是湖北省美术院原院长董继宁在家乡咸安区汀泗桥镇长寿村投资建设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占地19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500万元,2011年美术馆落成免费对外开放,并于近年捐献给咸安区政府。自开馆以来,美术馆秉持艺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搭建美术教育实践平台,与湖北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温泉中学等学校共建艺术教学实践基地,让美术馆成为推动学生美育发展的校外“大课堂”。
《珠穆朗玛》笔锋雄浑有力,《南湖晨曦》色彩充满激情,《四季芜山颂》构图独具匠心......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一幅幅气势宏大、充满诗意的美术作品,让现场参观的大学生们深受感染,感慨连连:“董老师的作品既写实又写意,不管是红色文化还是山水风光,都能看出很浓的生命力,实地参观比网上看图更让人震撼。”
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活动组办方端出的丰盛文化大餐既有名作赏析,还有艺术科普讲座和动手实践,更让同学们惊喜的是,董继宁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大家面对面交流互动。
“您是怎么理解‘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您在创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如何克服的。”“请您谈谈艺术作品教育功能的发挥。”......面对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提问,董继宁结合个人从艺经历,以充满哲思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感悟。
“艺术创作不能拘泥于具象,同理,做学问也要学会多方位思考,学习的方式应该是立体的。”激扬青春,不负韶华。董继宁鼓励大家用书法或绘画等艺术形式沉淀自我,学会“勤思”和“执着”,做时代的奋进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除了艺术的不懈追求,在董老师身上,让我领悟到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学生高阳在活动结束时显得意犹未尽。
湖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楚才学院院长朱小梅表示,随着实践基地的正式挂牌,将进一步深化馆校双方在学术交流、实践教学、展览展示等方面的合作,切实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全面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我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在这个地方感受美,感悟大师情怀,为国家的发展、为家乡的建设、为人才的培养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馆校合作是我馆疫后重新开放,加速恢复社会服务功能的一次积极探索与重要突破,今年我们还将联合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不同需求的社会群体,全面构建文化IP共创平台,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优质、特色的精神文化服务。”董继宁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说道。
(咸宁台记者:洪瑞 融媒体记者:孙志成 编辑:刘正杰 责编: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