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全体干部职工使命在肩,任重道远。连日来,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畏风险、不舍昼夜,持续奋战在临床一线,尽最大努力保障日常诊疗与住院服务,展现出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面对着因感染而造成的减员,没有轻言放弃,而是更加凝心聚力,三年的抗疫时光早已铸就了他们面对任何困难无往不胜的力量,时光最深的刻痕里,有他们同心奋斗的足迹。

01

“王医生,67床39℃,35床咳嗽咳痰厉害,92床有点烦躁…”,这是医院精神一科副主任王晓亮日常的一个工作缩影。自12月中旬以来,精神一科多名医护患同时出现感染情况,为保证患者的安全,王晓亮果断把“家”搬进了病房,在办公室支起小床,累了就在小床休息,有急症患者就起来处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一波感染患者退烧以后,王晓亮发现科室很多老年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在行胸部ct以后,大多出现肺染的情况。病情一刻都不能耽搁,他马上与内外科主任共同会诊,商讨治疗方案,观察病情变化,查看重症的患者,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等等,“连轴转”成了他工作的关键词。

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同样还是“阳人”的王晓亮坦言:“面对病毒,精神障碍患者是易感弱势群体,需要特别保护,再加上群体中高龄老人和基础病的患者居多,医疗救治的压力很大,整个一科的医护团队都在咬牙坚持,有的正发着烧依旧坚守在岗位,有的感染后病情稍有好转就立即主动返岗,轻伤不下火线,只要能撑住,就要争分夺秒的与时间赛跑,全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02

12月19日,胶州市心理康医院精神二科副主任陶鳌作为第三批进入封闭病房医疗人员,正赶上封闭病区出现确诊阳性患者,刚“阳康”解除隔离的陶鳌不等身体恢复好主动请战,投身抗疫一线,身为党员的陶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精神二科病房长期承担着重型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工作,一大部分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果疫情传播开,风险可想而知。19日当天病房就出现40多名发热患者,并伴有身体酸痛、腹泻等不适症状。陶鳌马上分析当前形势,紧急制定治疗措施,指导隔离,逐个排查患者躯体表现并安抚他们的情绪。处理完遗嘱已经过了饭点了,急匆匆吃口方便面,上报完疫情情况,又转战处理新入院精神病患者的急性发作,不等处理完,病房再次出现一波发热患者。又是一波紧急处理,好在一切顺利,没有发生意外情况。这样惊心动魄,与病魔抗争的场景无时无刻不在封闭病房内上演,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是工作日常,半夜起来处理患者病情更是习以为常。

不管晚上起来多少次,每天早上6点陶鳌都会准时起床进行交接班,询问昨晚发热患者的情况怎么样,精神状态好不好。查房时陶鳌总是仔细询问,分析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等,进而做出判断。对确诊患者,陶鳌责任就是执行新冠肺炎专家组治疗方案,积极沟通院领导及专家的意见,精神病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有的表现轻但是病情重,有的反应慢,迟迟退不下热,有的还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其它疾病……。一周来发现确诊“新冠病毒感染”50多例,陶鳌灵活、科学应对,和医疗团队采用综合疗法和个性化治疗双管进行,每天与家属沟通联系告知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

一个人的努力不足以照亮前行的路,一群人的坚守才能迎来春天。抗击疫情没有局外人,防控工作没有旁观者。我们坚信,每一个心康人的点滴付出必将凝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鲁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