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前李女士夜间因头部剧痛而疼醒,约10分钟后陷入昏迷状态,一侧肢体无反应,急来成武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行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同期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后经过约20天的系统治疗,患者神志清楚,能独立行走,恢复良好出院。
(资料图片)
颅内动脉瘤
不是真性肿瘤,而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正如汽车轮胎鼓了一个泡,行驶过程中随时都有爆胎的风险。其破裂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发病人数多,范围广,预后结局差,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瘤扩张之后,到了一定的程度会破裂。像吹气球,气球如果吹得太大了就破了。动脉瘤越大,血管壁就会越薄弱,血管壁会承受不住压力,于是就发生破裂。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可达30~50%,幸存的患者中仍有高致残率。由于破裂是不可预测的,因此称之为“不定时炸弹”。
颅内动脉瘤的表现:
1. 破裂。最常见的表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脑室内出血、硬膜下出血几种形式。
2. 头痛。剧烈、雷劈样。有人描述为“此生最剧烈的头痛”
3. 占位效应
(1)巨大动脉瘤可使脑干受压产生偏瘫
(2)脑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可导致眼球下外斜,复视,上睑下垂,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视神经麻痹可致视力丧失。也有少数的面部疼痛综合征。
(3)鞍内或鞍上部位动脉瘤产生内分泌紊乱
4.小的脑出血。出血量少,可为动脉瘤破裂的警示性出血。
5.小的脑梗死或短暂性缺血
6.癫痫
动脉瘤的治疗:
对大多数发生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应尽早进行病因治疗,以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且有助于对出血造成的一系列继发损害进行尽早干预。
手术治疗动脉瘤的方式可分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两大类。
介入栓塞术:
在下肢穿刺股动脉置入短鞘,行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位置后,选择合适位置放入支架导管和微导管,将弹簧圈填入,致密填塞后撤除器械,部分病例需要支架辅助。
优点(1)创伤小(2)手术时间短(3)恢复快(4)后循环动脉瘤首选。
缺点(1)花费略多(2)同侧多发动脉瘤决策困难(3)复发率相对较高(4)支架辅助栓塞时术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开颅夹闭术:
为传统手术,需要切开头皮,颅骨开窗,分离脑组织显露动脉瘤,用1枚或多枚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
优点:(1)复发率低(2)多发动脉瘤可以一次夹闭(3)同时可以清除血肿(4)花费相对低
缺点:(1)创伤略大(2)高龄患者耐受手术能力差(3)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或肝功能异常等各种原因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不宜开颅。
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以下因素需要考虑:
(1)家庭经济因素,这是一个避不开且很现实的问题。
(2)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基础疾病、营养状况、既往药物应用情况。
(3)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量、瘤颈宽窄。
责任编辑: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