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稳外贸、稳外资和促消费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将如何继续有效应对?记者就此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

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记者: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压力不断增大给我国稳外贸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目前来看,四季度乃至全年外贸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顾学明: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0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6%,降幅较前7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05万亿元,增长0.8%;进口9万亿元,下降2.3%。我国外贸呈现出V字形走势,且已经开始走向V字形右侧。

一方面,我国稳外贸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一是减负政策不断落地。例如,简化对外经贸管理程序,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取消出口退税最晚申报期,降低中小企业用电、用气、物流成本等。二是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政策持续推出。例如,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达105个,覆盖了30个省份;增设了跨境电商9710和9810两个海关监管代码,将跨境电商范围拓展到企业对企业跨境贸易,推动更多传统外贸企业实现贸易渠道的拓展。三是外贸交易平台创新发展。例如,首次举办线上广交会,为参展企业和采购商提供网上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服务。四是贸易便利化政策不断加码。例如,商务部持续推动做好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议生效后的各项工作,引导企业无纸化申领进出口许可证件,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在检验检疫、通关等环节提供更多便利。

另一方面,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态势愈加明显。一是外贸区域结构得到优化。中西部地区今年1月至8月出口增长6.8%,增速高于整体6个百分点,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二是外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虽然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疫情影响较大,出口相对疲软,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强劲。三是外贸市场结构得到优化。今年1月至8月,与东盟贸易总值增长3.8%,占我外贸总值的14.6%,东盟成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欧盟的贸易总值增长1.4%,占我外贸总值的14%,欧盟成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四是外贸发展模式得到优化。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出口逆势增长,增幅达两位数以上。

随着我国稳外贸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四季度乃至全年外贸规模在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同时,外贸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外贸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等都将呈现进一步优化发展态势。

保持战略定力 提升开放水平

记者:面对疫情冲击,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方式应对,严重扭曲国际投资和贸易流动,压缩了全球投资市场空间,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给我国稳外资工作带来的挑战?

顾学明: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通过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来做好稳外资工作。

一是继续强化对外商投资的开放力度。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了限制范围,提升了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领域开放水平。下一步,应抓好负面清单落实和实施,在保障经济安全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可行性,放宽和取消清单外对外商的各种限制性措施;适时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放宽金融、电信、互联网、旅行、航运服务、专业服务等领域限制性措施。

二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开放平台。依托自贸试验区(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平台,通过主动开放先行先试,在投资、贸易、金融、外商投资服务和管理、服务业扩大开放等方面探索创新,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落实“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相关任务,做好顶层设计等工作,为稳外资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持续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强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支持外资企业依法平等享受各种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推动形成国内强大的市场需求。鼓励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创造和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这也是国家现实发展和长远利益的需要。

培育“消费+进口+投资”的组合型市场

记者: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应采取哪些措施来落实有关部署,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稳住经济基本盘?

顾学明:巩固提升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引领和驱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总体来看,我们要通过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不过,释放内需潜力,不能仅仅局限于消费市场,而应着眼于培育“消费市场+进口市场+投资市场”的组合型市场,通过发挥强有力的国内市场优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培育消费市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完善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率提高同步,稳定消费预期。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依法惩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让城乡居民放心满意消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促进居民即期消费。提高消费供给水平,增加服务性消费供给,引导消费者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品牌体验、信息服务、健身娱乐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层次。

二是培育进口市场。优化进口国家和地区结构,拓展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和商品范围,注重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口。结合我国相关产业承受力,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的进口关税,适当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进口关税,适时调整部分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进一步扩大优质商品进口。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

三是培育投资市场。加强利用外资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推动《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的贯彻落实。清理涉及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与国家对外开放大方向和大原则不符的要限期废止或修订。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实质性放宽国内市场准入,促进对外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冯其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