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工务机械段钢轨打磨车间共有136名职工,配属7台钢轨打磨车、2列宿营车。原本,宿营车上的床位数和职工数刚好相匹配,每名作业人员都在宿营车上有一张自己定点的“床位”,相当于他们的宿舍。

但据车间书记彭一洵观察,宿营车上经常出现“怪现象”:车上明明有空床位,可职工依然要到外面住宾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按照施工安排,车间的3台道岔打磨车经常要脱离宿营车“大部队”,去不同的地方分开作业,由于返程不便,道岔打磨车上的职工只能到当地的宾馆住宿。

另外,由于驻站联络员、技术员、列检员、写实干部等流动性岗位人员没有固定“床位”,他们到打磨宿营车上作业时,即便有空床,但床位被其他人的物品占用着,也只能住外面的宾馆。

眼看着车上的空床没人住,职工还要花钱去外面住宾馆,彭一洵心里很是“膈应”。

宿营车“宾馆”开业,生意红火

彭一洵组织车间干部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宿营车上有空床、职工却不够住的原因,是车间实行“一人固定一床位”的管理模式并不适合目前的生产状态,这才导致床位没有被充分使用。

于是,车间决定突破惯性思维,改变原先床位“定点”的模式,取消道岔打磨车职工在宿营车上的固定床位,腾出一节空的宿营车厢,加上段上从其他车间调剂的一节车厢,两车厢分别加挂在原先的两列宿营车尾部,打造成两节宿营车“宾馆”。

“宾馆”的每张床铺都配备了新床单、被子、枕头,只要职工有住宿需求,向车间申请登记后,拎包即可到宿营车上“开房”睡觉;职工离开之后,车间自动办理“退房”手续,又会换上清洗干净的床上用品。

自今年3月宿营车“宾馆”开业以来,住宿人员一度爆满,生意十分红火。

天天住“宾馆”,一年节省70多万元

这一个小小的改变,不仅解决了宿营车供需矛盾,大大提高了床位的使用率,也提升了职工的住宿体验,获得大伙广泛好评。

钢轨打磨车间的宿营车“宾馆”开业以来,平均每天有20多名职工入住,一天可节省宾馆住宿费1000多元,预计一年可以节省住宿开支70多万元。

“以前职工到外面宾馆住宿是一笔不少的开支,现在我们自己在宿营车上开了宾馆,相当于每年‘赚’了70多万元。”车间管理员杨李青一边算着账,一边开心地说道。

推荐内容